停不下来的“舞蹈症”,竟是糖尿病“惹的祸”
一名七旬老太马婆婆,10年前诊断“2型糖尿病”,平时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但未随时监测血糖,导致自己对血糖的控制情况不详。
十多天前马婆婆突然成了“舞林高手”,经常一个人做“舞蹈”动作,只是这些动作没有连贯性,有时想用手去拿个东西,就是抓不住;而有时明明自己没想让手动,又忽然的会动几下。
马婆婆及家属起初也没有太在意,以为只是年纪大了,手脚不太听使唤了。想不到过了几天症状变得越来越严重,频率越来越高,而这一情况还在向腿蔓延,有时腿也会不自主地摆动起来。
家人意识到马婆婆可能是患上什么病了,赶紧带着马婆婆到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血糖过高导致偏身舞蹈症
“当时在接诊了以后,为老人进行了检查后头颅CT提示左侧尾状核、豆状核异常信号。在与科室主任医师谢代鑫讨论后,我估计老人患了一种十分少见的疾病。”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高宝兵说。
最终神经内科医生确认了马婆婆患有“糖尿病非酮症偏侧舞蹈症”。经过对症用药,马婆婆的血糖慢慢控制住了,入院几天后,马婆婆的舞蹈动作总算消失了。
听听医生怎么说……
糖尿病性偏侧投掷症偏侧舞蹈症是一种表现为累及近端肢体出现大幅度、猛烈投掷样动作和(或)累及远端肢体出现快速、无目的舞蹈样动作的疾病。头颅MR检查可发现基底节区特异性T1加权像高信号,病程呈一定程度的可逆性。目前有关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较为罕见。其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仍存在一定困难。
DHBHC常见于老年女性,以亚裔人群为主。该病多发生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也可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
偏侧舞蹈症病理生理基础不明,可能与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所致的急性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及高血糖后的代谢紊乱有关。雌激素可以降低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的功能、增加多巴胺受体的密度,使多巴胺受体产生超敏现象,更年期妇女雌激素减少,故本病多见于老年女性。
该病在纠正高血糖症、短期使用氟哌啶醇及必要时的安定类药物后可以使症状在短期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