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这类患者就诊量大幅下降!
最近几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副主任李渊稍微“轻松”了点儿。“发热门诊接诊量降低了很多,危重症患者也在不断减少。”
据泸州日报社报道,自2022年12月7日“新十条”实施以来,面对剧增的急诊、门诊接诊数、床位资源紧张的情况,泸州迅速行动,统筹调度全市医疗资源,紧紧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降病亡”目标,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取系列举措坚决落实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全力保障群众就医需求。
春节以来,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急诊门诊接诊量、住院人数均呈下降趋势,目前已平稳渡过第一波医疗救治高峰。
接诊量大幅下降
“有时间吃饭、休息了”
✦✦✦✦✦✦✦✦
去年12月中旬开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两院区发热门诊和急诊医学部接诊量激增,一度为日常的数十倍之多。
“最高峰时两院区发热门诊接诊量有700人次左右,现在就诊量只有20人次左右了。”李渊说,此前8个小时一换班,一班10来个医护人员要负责200多位病人,其间挪不出一点时间干其他事情,忙得脚不沾地。“现在终于有时间吃饭、休息了。”
不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泸州其他医疗机构就诊繁忙的情况也得到明显缓解。
✦✦✦✦✦✦✦✦
✦✦✦✦✦✦✦✦
“去医院看病明显觉得比之前‘通畅’了。”这是患者王女士的亲身感受,也是医务人员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疫情高峰期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坚持“不拒诊任何一个患者,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全力以赴优化就医流程、增加诊疗力量,统筹做好患者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开放所有院区、病区、病房,床位应开尽开、患者应收尽收。
面对激增病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迅速整合全院医疗资源向一线救治倾斜。医院采用分层分级救治模式,将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分类治疗、分层管理,同时做好老年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救治。同时,组建急危重症新冠病毒救治专区,扩充综合重症床位和备用可转化病床,建立重症护理“人力池”,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院于2022年12月13日开通“病毒性感冒专区”,提供在线咨询、问诊、开方等功能,让很多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看病、取药,有效减少线下医疗的聚集感染风险、避免医疗挤兑。
医院充分利用组建的23个医联体单位和149个专科联盟,对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就医需求的患者建立上转下转机制,畅通转诊渠道,落实分级诊疗;同时,医院加快网络和大数据中心建设,以组织医疗与管理专家团队下派和适时远程会诊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真正达到三级诊疗制度落地实施并发挥其作用。
✦✦✦✦✦✦✦✦
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保障日常医疗秩序
✦✦✦✦✦✦✦✦
当时,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各专科不仅救治新冠病人,同样开展专科诊疗工作,医院开展了多台危急重手术,如孕妇患重症肺炎合并新冠病毒感染,医院多学科合力救治母子平安;89岁新冠阳性患者突发脑出血,实施了颅内血肿清除手术,助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此外,医院还承担了川南地区重症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来自内江、自贡、乐山以及泸州本地的医护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开展成人及儿童救治的周期性培训。
近日,一名感染了新冠病毒的百岁老人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后,身体状况逐步好转。
保健康,是实施“乙类乙管”后疫情防控的另一个重心。虽然第一波感染高峰期已经平稳过渡,但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仍不敢松懈。
✦✦✦✦✦✦✦✦
✦✦✦✦✦✦✦✦
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做了充分准备,对老年病人等高风险重点人群早期干预和观察,将危重症病人及时转入ICU实施分流治疗,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还加强了呼吸机、输注泵站、监护仪等救治医疗设备以及新冠治疗药品等储备,保障稳定供给重点人群用药。
✦✦✦✦✦✦✦✦
来源:泸州日报
校对:黄黎
主审:王伊
▼
直接点击
关键词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春节健康饮食攻略
丨
儿童鼻出血
丨
助眠新星
丨
性教育
丨
脑动脉瘤
丨
横纹肌溶解症
丨
钇-90微球注射治疗肝癌手术
丨
毒蛇咬伤
丨
青少年抑郁症
丨
消炎药与抗生素
丨
减肥针
丨
野生蘑菇中毒
丨
辣味科普
丨
体检问题
丨
妇科问题
丨
野菜中毒
丨
外阴白斑
丨
孤独症儿童
丨
饮酒健康
丨
泌尿系结石
丨
无痛人流
丨
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
丨
酒精性骨质疏松症
丨
龙虾手
丨
淋巴肿瘤
丨
盆腔淤血综合征
|
心肌梗死
|
急性肺栓塞
丨
血儿茶酚胺测定
|
高血压
|
苦瓜中毒
|
孕期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