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百姓最坚强最温暖的“医靠”!全力保障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救治!
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全国多地陆续迎来第一波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医疗机构与新冠病毒三年的拉锯战迎来总攻时刻。荆门一医作为荆门市区域医疗中心、荆门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中心,立即将医院工作重心从防控转向应接尽接、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防重症、防死亡。
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医院紧急成立工作小组,出台治疗方案,统筹调配医疗资源,扩容重症收治床位,做到新冠患者应收尽收、急诊患者应接尽接、重症患者应治尽治,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22年12月中旬,新冠病毒感染的第一波疫情高峰不期而至,一时间感染病人涌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排队就医的“长龙”中,咳嗽声不绝于耳,有患者的,有医护的。头痛、发烧、合并感染……
统计显示,荆门一医全院日门诊高峰一度达到8000人次,呼吸科、放射科门诊量大幅增长,发热门诊日接诊量最高峰达600余人次。这一数据是医院平峰时期的数倍。
一边是骤增的门急诊患者,一边是因病毒感染出现的医护人手缺口,怎么办?“必须将救治患者放在第一位,全力保急诊、保重症、防死亡!”院党委发出号令。
荆门一医快速反应,全院上下一盘棋,整体调配人力和设备资源,并在第一时间组织全院专家制定了《新冠病毒感染收治实施方案》,指导全院患者救治。
历经重重困难,医院紧急扩充急救抢救室及急诊留观室,努力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接诊腾出空间。紧急抽调20余名医务人员协助院前急救和支援急诊内科诊断室工作。
统筹全院床位资源,新增呼吸内科II病区、呼吸内科III病区,北院区感染病区由1个增加至12个。
打破内外科界限,打通全院各个科室床位,启动科间协作模式,将所有病房调整为“综合病房”,全力调配扩容,保障患者救治床位需求。
重点改造并扩增ICU空间布局,开设中心ICU、RICU、感染ICU、急诊ICU、麻醉ICU、胸外ICU,全力救治新冠病毒感染危重症患者。同时,充分发挥多学科诊疗优势,做到一人一策,千方百计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这是一场需要举全院之力才能打赢的战役。在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迅速成立了新冠病毒感染专家组,指导统筹全院患者救治和资源调度。
来自呼吸、重症、儿科、妇产科、肿瘤科等多个专业的30余名权威专家组成“超级专家组”,每天采取线上线下双模式开展全院危重患者大会诊。24小时无缝隙保证临床科室会诊及用药需求。
分片区成立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筛查组,实行楼层专家包干制,开展全院巡诊巡查,及时筛查重症,给出救治及转科意见。
组织市级专家对县市区的新冠病毒感染危重患者进行会诊,给予诊治建议。
“平时真抓实练,战时临危不乱。”荆门一医从2017年开始举办院内急危重症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急危重症护理后备力量。
紧急时刻,护理部启动应急机制,安排历年参加急危重症培训班的护士150余人加入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团队。
护理部同时抽调呼吸治疗师、重症及呼吸骨干护士落实全院护理巡诊及会诊,对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氧疗仪、俯卧位通气等进行全院指导。
组建“俯卧位通气”服务队,帮助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等的新冠患者更好地通气。
“护理全员都是重症救护梯队。”护理部组织专科护士学习呼吸机、高流量氧疗仪等专科操作技术,落实全院护理人员培训,随时准备投入到急危重症护理中去。
接诊高峰期,医院每日急诊量达600余人次,是以往的3倍以上,每日急诊输液量达200余人次。急诊救护车接受派单任务超过50次/日,电话工作量超600次/日,月抢救人数1100余人,其中心肺复苏39人,使用呼吸机44人……
“重症医学科作为保卫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是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是距离重生最近的地方。”虽然已经持续超负荷运转多日,但大家始终耐心、细致、专注地做好每项工作,确保重症患者的救治。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医护人员面对猛然激增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没有丝毫退缩和恐惧,牢牢守住患者救治阵地。
许多医务人员自身感染了,仍日夜奋战,坚守岗位,他们用行动和大爱、用责任和坚守协助患者挺过最难熬的时光。
“刚吃两口早已变凉的盒饭,紧急接收一位危重患者,立即放下手中的午饭投入紧张的抢救中。”
“她自己才刚退烧,接到一位面色青紫的患者,跪上平车进行心肺复苏,边抢救边呼救……”
“每天不停地做事,不停地解决问题,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停下,但只要患者呼唤我,我没有倒下之前,随时都在这里守护他们!”
“她半个多月没回家,家里还有两个发着烧的孩子……”
这些都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医护人员一种自然的职业状态。
他们不顾一切坚守岗位,立下誓言并肩往前,他们有钢铁般的意志,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哪有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疫情当前,荆门一医数千名医务工作者,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医者担当,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医者初心,帮助病患度过危险的至暗时刻,迎来人生又一次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