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梗阻,尽早鉴别、积极干预是关键
结肠梗阻是一组需要尽早鉴别并积极干预的急症。发病原因依年龄而异,分为机械性梗阻,动力性梗阻(假性梗阻)。中老年患者主要原因包括肿瘤、炎性病变(憩室炎)、狭窄、粪便嵌顿或扭转等。新生儿则主由于肛门发育异常或其他解剖学异常以及胎粪等引起。
病因
1.癌性梗阻:为结肠梗阻的首要原因。
2.结肠扭转:为第二位常见的病因,可发生在盲肠,横结肠和乙状结肠,但以乙状结肠最常见。
3.结肠血吸虫病: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血吸虫肉芽肿或伴发结肠癌仍时有所见。
4.急性假性结肠梗阻(Ogilvie综合征):Fariano认为本病与骶部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有关。Matsui报道部分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导致此病,且在显微镜下见肠壁内神经节细胞数减少,神经细胞有退行性变。
5.盆腔术后粘连致结肠梗阻。
本病特点是:①多发生在中年妇女盆腔手术后;②有间歇性腹胀,慢性腹痛及便秘;③钡灌肠无特殊病变;④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乙状结肠呈角,亦有狭窄,阻止结肠镜进入。
6.结肠外肿瘤压迫或侵犯所致梗阻:如胰腺癌或胃癌侵及横结肠而引起梗阻;女性盆腔肿瘤,特别是卵巢肿瘤压迫乙状结肠引起梗阻并不少见。
7.胆石梗阻:占所有肠梗阻1%~3%,术前确诊率仅15%左右。
发病机制
结肠梗阻时,由于回盲瓣关闭,肠内容物只能进不能出,形成闭袢型肠梗阻,由于结肠血供不如小肠丰富,加之壁薄,即使是单纯性梗阻也容易发生局部坏死和穿孔。结肠内细菌含量高,梗阻后细菌繁殖加快,易招致全身感染,甚至产生中毒性休克。
癌性梗阻的严重性取决于肿瘤侵犯的程度,肠腔不完全梗阻时,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改变并不严重,完全梗阻时则有严重的肠胀气,过度的肠膨胀使肠壁变薄,血供减少,因此极易坏死穿孔。
检查
1.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CT、磁共振等检查有助于明确梗阻部位及病因。
2.血液检查
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检查可帮助了解是否为绞窄性梗阻和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3.结肠镜检查
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发现肿瘤可以取活检进行病理诊断)。
诊断
结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小肠梗阻基本相似,临床表现具有下列特点:
1.所有患者都有腹痛,右半结肠梗阻多位于右上腹,左半多位于左下腹,慢性梗阻腹痛轻微,急性梗阻腹痛严重,但不如肠扭转、肠套叠那样剧烈。
2.恶心、呕吐出现较晚,甚至缺如。后期呕吐物呈黄色粪样内容物,有恶臭味。
3.腹胀较小肠梗阻明显,两侧腹部突出,有时呈马蹄形。
4.肛门停止排便及排气,但大部分患者梗阻早期仍可有少量气体排出。
5.体检见腹胀明显,可显马蹄形,叩诊呈鼓音,听诊可闻气过水声。
6.X线平片检查可见结肠明显积液、积气、并有液平面。
治疗
1.外科治疗
在排除假性肠梗阻的前提下,积极进行手术探查。
2.内科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胃肠减压、抗感染及促进肛管排气等。如果排除机械性梗阻,应按照动力性肠梗阻治疗。
预防
中老年人定期进行结直肠肿瘤的筛查,早期发现肿瘤病进行干预治疗是防止癌性梗阻最有效的方法。
供稿:急诊外科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