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故事|顺利撤离琶洲流转中心——每个孤身走暗巷的背影,转身都是平凡的“妇儿绿”
半夜的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我们亲吻了熟睡中的稚儿,便义无反顾地奔向前线。明知荆棘满途,我们披荆斩棘,明知艰难险阻,我们一往无前。总有人要离开,我们偏偏逆向而行。因为我们深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我们就是唯一的一点点光,更是病患们一点点希望。
11月15日清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疗队从珠江新城院区出发,分别派出两批共60名医护人员,接管海珠区新建的琶洲流转中心,床位4000张。医疗队由感染科主任徐翼担任领队,队员由儿内科、儿外科、妇产科部的医生和护理人员等组成,其中一部分医护曾经支援过海南方舱及市八医院。
来到琶洲流转中心,在徐翼主任的带领下我们第一时间了解工作场地并实地踩点,布置工作区域,包括工作区、监控区、防护服穿脱区及病人区域,在每层方舱楼层分隔设置抢救室;梳理所带普通药品、抢救用药及相关医疗设备。
我作为医疗副领队,在徐翼主任和办公室罗睿副主任的指示下迅速梳理收治病人流程,承担建立预检分诊制度的起草工作,制定医生交接班流程、不同情况的医疗处置方式流程,根据院感要求合理排班,以保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流畅运行;同时配合护理部及院感科,重点培训到岗的所有队员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与队员强调个人安全保护、关于职业暴露登记与应急处置的自查登记和每日健康打卡,确保自身安全及个人防护;收集各类问题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流程。
11月15日下午17:00,我们接到了第一例需要医疗求助的10月龄发热新冠患儿,在徐翼主任的指导下,我立即对病人进行详细的电话病情问诊,仔细评估、做出诊断,并根据徐主任组织制定的诊疗方案开具医嘱,医护配合及时给患儿配送药物,同时积极联系120绿色转运通道成功将患儿在凌晨12点送至定点收治医院。此时此刻,大家才发现在过去的48小时里我们仅仅休息了5小时,但看着一切有条不紊地开展,我们内心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琶洲流转中心是因当时疫情形势严峻,抗疫紧迫的需求下临时组建,因此我们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工作流程全新从零开始,任务非常具有挑战性,但我们所有队员不畏艰辛,每个人都积极地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岗位。
为了能帮助各位并肩作战的小伙伴,作为医疗副领队,除了自己的正常排班,我经常主动加班,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为队员们开展线上工作流程培训,实地现场陪伴大家一起收治病人。风中、雨中、汗水中与大家一起同舟共济,攻克时艰。大伙们都坚信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我们只愿做一名挺身而出的凡人,为岁月静好负重前行。
在抗疫期间执行了一次既难忘又艰巨的任务,那天气温骤降、风雨交加,我和搭档护士邓其文接到紧急医疗诉求,一女性患者在转运大巴上晕厥了,急需抢救。我们两人迅速换好三级防护,在暴雨中小跑至转运大巴上为患者诊治。大巴上病患密集,空气不流通,新冠的气溶胶迎面扑来,加上雨水对防护服的浸润,我们可能处在极高危的职业暴露环境中工作,但我俩一点也没有犹豫迟疑,详细询问病史,评估病情,为病人吸氧等处置紧急情况,让病患的病情得到缓解。
回去后因考虑存在高风险职业暴露,遵院感指导立即予75%的酒精清洗脸部,高浓度酒精的挥发使我发生前所未有的严重呛咳,但再苦再累自己也学会默默扛下。我们每个队员去抢救新冠病患时,总是给队友们留下孤身走暗巷的背影,转身回来后都是隔着防护的微笑与暖心的相互鼓励与支持。
经过22天奋战,海珠分诊医院琶洲流转中心累计接收新冠患者6700人,其中最大接收瞬时容量为1797人。按病情轻重,分类做好患者救治转诊工作,通过120转运急症患者67人,转运危重症患者4人,累计处理医疗诉求并给予医疗保障500余人次,高标准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2022年12月6日16:00医疗队顺利撤离琶洲流转中心,凯旋回归妇儿中心“大本营”。古往今来,鮮有为医者留名,无人知道我们是谁。但,脱了白色的防护服,我们是湿透的“妇儿绿”。
END
文/支援琶洲流转中心医疗副领队施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