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棉袄”,这项保护需要从0岁开始,坚持一生!
由于学习、工作繁忙,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很多女性从小就开始户外活动时间和优质奶制品摄入量不足,因此,导致骨量储备也相对不足。中国女性护骨应该从0岁开始,并坚持一生。
0~29岁:增加户外活动,多吃奶制品
0~29岁:增加户外活动,多吃奶制品
30岁前,是人体的骨量储备期,到35岁,骨量储备会达到自身的峰值水平。所以,在30岁前,骨量储备得越多,以后能“用”的骨量就越多。
然而,很多女孩从小就不爱运动,接受日晒的时间不够,优质奶制品的摄入量也十分有限。
女性护骨应该从0岁就开始。首先,要保证足够多的户外活动量,接受足够的日晒。经常锻炼有助于增加骨骼压力,促进造骨细胞形成,保护骨密度,而增加日晒,则有助于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吸收。其次,摄入足够的优质奶制品,从而达到补钙的目的。
30~39岁:学会减压,当心药物风险
30~39岁的女性正处于事业发展期,压力非常大,绝大多数女性还需要在这一阶段完成生育重任。因此,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学会减轻压力。因为皮质醇等压力激素会抑制骨骼生长,加速骨质流失。压力大也容易造成营养缺乏,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
当心药物风险。压力增大会导致免疫反应明显,使用药物的几率增加。而治疗哮喘、炎性肠道疾病等的皮质甾类药物等会干扰钙质的吸收,从而损害骨骼健康。
孕期补足钙。孕期胎儿需要从母体中获得大量钙。如果孕期女性没有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日后骨密度会大量减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0~49岁:注意月经异常
女性进入40岁后,骨量开始缓慢下降,而且,大多女性会在45~49岁这一阶段绝经。此外,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病几率也会增加。这一阶段的女性需注意:
注意月经异常和保护卵巢。月经不规则有可能意味着骨密度开始下降。女性的骨密度下降大多是突然的,由于破骨细胞的作用,钙的流失会加快。因此,这一阶段的女性要尽量推迟卵巢的衰老。
当心两个“骨质窃贼”。40岁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容易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容易发生各类甲状腺疾病和II型糖尿病,而这两种疾病的确都是“骨质窃贼”。
50~59岁:定期检测骨密度
50~59岁的女性是骨质疏松最高发的年龄阶段。女性绝经期及绝经后,会出现骨量快速丢失。因此,这一阶段的女性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增加钙摄入量。50岁后,女性每天所需的钙剂总量为1000~1500毫克。同时需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
定期查骨密度。女性在更年期,破骨细胞活化,导致骨的生化代谢下降,使得骨量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改变骨的密度。因此,女性绝经后建议每隔3~5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
60岁以上:当心骨折注意补钙
60~69岁这一阶段的女性与7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相比,更容易发生骨折。因为这一阶段的女性,虽然骨量流失,但活动能力仍然较强,因此,骨折发生的几率会相对增加。
7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要注意钙的补充,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抑制破骨细胞的生长,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地补充维生素D。
刘康妍
刘康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擅长对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踝关节等多关节肌骨疾病的诊治;对风湿免疫功能紊乱性骨关节炎的研究和诊治。
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骨质疏松慢性骨病专科
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作为专注妇女和儿童的专科医院,一直高度重视更年期妇女的健康问题。自2016年开始,医院就成立了“更年期女性保健专科”延伸为医院妇科的亚专科。随着专科门诊患者的不断增加,医院从大量的临床数据中发现,更年期女性面临的健康问题不仅仅只有妇科、营养、心血管疾病等,骨质疏松和慢性骨病也是普遍广泛存在且值得高度关注。
为推进更老年期妇女等重点人群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常见骨科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治疗,2022年7月23日,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正式成立了骨质疏松慢性骨病专科。专科积极引进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刘康妍前来指导和协助专科的建设,至今已逐步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更年期健康管理团队及更年期健康管理流程,积累了相对厚实的发展基础。
骨质疏松慢性骨病专科集骨质疏松相关的疾病筛查、预防、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以及宣教科普为一体,建立长期规范化管理的治疗模式,为广大顺德更年期女性带来更多福音。骨质疏松慢性骨病专科的成立是对更年期预防保健需求的补充和完善,是整合型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的需要。
未来,医院将针对更年期保健构建以妇科内分泌、盆底康复为基础,中医调理、骨质疏松预防、心理辅导、营养指导为保健特色”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与各学科及上下级医院建立“上下联动、双向转诊”的机制,全面解决更年期妇女健康问题。
【妇幼健康科普】编辑:皑茵;编审:欣英、卢敏;审核:汪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