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医院建设】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ICU团队成功开展PiCCO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精准性
9月21日,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ICU团队
在凌双副主任带领下,
成功开展PiCCO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对患者进行精细液体管理和
血管活性药物调整,
成功救治患者。
一名66岁老年患者因出现感染性休克转入神经ICU,转入时,心电监护示呼吸33次/分,血压68/32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30%,患者危在旦夕,神经ICU立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
经过充分液体复苏、大剂量升压药物下,患者的血压仍低,无明显回升迹象,考虑到患者在两联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下血压仍低,并出现尿少等急性肾损伤表现,床旁超声提升下腔静脉直径1.9厘米,呼吸变异度小,但心功能正常,为进一步精细化管理患者液体及指导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神经ICU团队集体讨论并决定为患者进行PiCCO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凌双副主任行彩超引导下右股动脉PiCCO监测管置入术并监测。
监测发现,患者系统性血管阻力指数明显低下,液体反应性阴性,心功能正常。神经ICU团队按国际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SSC指南)对患者作用药治疗。不久,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升压药物用量逐渐下调,1天后停用一种升压药物,6天后完全停用升压药物。患者感染性休克抢救成功。
PiCCO技术介绍
PiCCO技术最早问世于1997年,至今已有25年历史。PiCCO技术已经在超过60个国家开展,每年使用超过14万次。在过去15年里,全世界已经有超过1000篇文献论证了PiCCO技术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
PiCCO技术通过经肺热稀释法和脉搏轮廓分析法两种原理对患者进行监测得出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心功能指数CFI、全心射血分数GEF、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每搏量指数SVI、每搏量变异SVV、脉压变异PPV、系统血管阻力SVRI、左心收缩力指数dPmx、心脏做功指数CPI等参数。医护人员再根据监测数据对患者治疗作出相应调整。
血流动力学决策树
*:V+=增加容量(!=慎重);V-=减少容量;Cat=儿茶酚胺/血管活性药物
**:SVV仅用于没有心律失常的完全机械通气病人
凌双
神经ICU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目前,神经ICU团队已熟练掌握床边彩超对患者进行快速无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快速鉴别患者呼吸困难、休克的病因,对患者进行争分夺秒的积极抢救。
点击了解详细:
↓↓
【高水平医院建设】肺栓塞患者突发心脏骤停,重症超声助力快速诊断,化险为夷
现进一步开展PiCCO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实现了从血流动力学的定性监测到定量监测跨越,能更精细地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和液体管理;同时,结合被动抬腿试验等功能血流动力学监测,能更好地对休克患者进行液体管理,避免过度液体复苏,减少心衰肺水肿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住院时间。
接下来,
神经ICU将在PICCO监测新技术不断探索,
推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治疗”的
综合救治能力迈上新台阶,
为更多危重患者的救治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
神经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