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181医院神经康复科全面升级——脑血管病人只要下得了手术台,我们就尽全力让他走着出去!
神经介入技术更新取栓更安全
2016年,桂林181医院神经康复科引入了当时国际上推崇的支架取栓技术,为许多脑梗患者成功取栓,在提升科室神经介入水平的同时,也在老百姓心中形成一个口碑,“181医院搞脑血栓很有一套。”在2017年,科室又引进了一种更先进、更安全的取栓方式。
“原来采用的支架取栓,是通用血管介入手术,把支架在血栓处释放后把血栓拽出来,但这种方法难免有小部分血栓残渣会脱落,跟着血流方向跑到远端去。而新采用的抽吸取栓术则是用血管介入术把抽取导管送到血栓处,通过负压一抽吸,把整个血栓吸出来,这种方式对血管内膜的损伤更小,取栓成功率高。”桂林181医院神经康复科主任齐立说。
齐立分析,这一取栓方法在国际上是领先的,国际上还没广泛应用,但凭借其取栓优势,这一方面将来在国际上会有很大应用前景。去年,该院神经康复科做了100多例,从术后情况来看,效果都很好。
在动脉取栓的时间窗上,该院科室的发展也走在国际前列。
根据国内的卒中取栓指南,只有患者在病发后8小时内才建议取栓,病人如果在8小时内没赶到医院,就无法进行取栓治疗,很多病人因此瘫了,只能靠后期康复治疗。为使得患者得到充分的救治,齐立带领团队做了大量工作,终于把取栓的时间窗从8小时扩展到24小时,这意味着更多的脑梗病人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据了解,桂林181医院神经康复科从1年半前开始进行24小时动脉取栓,而在今年1月召开的国际卒中大会上,美国心脏协会联合美国卒中协会(ASA)更新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指南。该指南明确指出:对于脑部大血管血栓栓塞的患者,取栓治疗的时间窗可从6小时延长至24小时。所以可以说科室在动脉取栓的技术上走在了国际前列。
齐立认为,科室技术之所以能走在国际前列,在于这个团队勇于攀登,不断创新,擅于尝试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只要有新鲜的技术和设备出来,我们都在尝试去做。”比如脑血管取栓的方式,在国内能应用的共有5种方式,一般医院只掌握一种到两种,而在桂林181医院,这5种方式都在应用,这5种方式各有利弊,医生可以针对病人不同的情况,选用最适合他的取栓方式,取栓方式选择多了,救回病人的成功率就会增大。
把康复做大做强
如何保证康复行之有效?目前,该院有几个做法。
首先是让康复医生、技师联同神经科医生一起查房。康复组组长李凤燕谈了科室近年来康复治疗的变化情况。她说,以前做康复治疗都是以接单子形式开展的,比方说院里某个科室有病人需要做康复治疗,就先派个单子到康复科,然把要做的做完就可以了。但现在的方向不一样了,该科积极转变康复思维模式,把康复治疗建立到病床上,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需要,制定出康复方案。
“现在我们的康复恢复做得很细,病人术后我们康复组要及时跟进,了解病人恢复程度,制定出符合病情的方案,具体细到需要做哪根神经,哪条肌肉,多长时间,一周之后要达到什么水平。”李凤燕说,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康复医生就要做评估及向主管医生解释,再制订相对应的康复计划。
其次,康复治疗要早介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现代康复治疗又有了新的发展,康复理念也越来越来与临床接轨。2016年,该院更新了康复治疗的方式:只要生命体征一稳定,就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不再像以前那样等急性期过了十天半个月,才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按以前的模式,恢复效果差花费又高,那现在“药物、康复治疗”两项同时进行,不仅效果比以前好,花费的费用也低。
再者,康复是心理、身体全方位康复的过程,不光是肢体的恢复,最重要的是心理方面的康复。“很多人瘫了以后,社会地位下降,啥都没了,心理容易出问题。要他们配合康复治疗,内心的沟通很重要。”齐立认为,科室每个康复医生都要具备有心理知识,一个病人固定一个康复医生,先建立良好的医患感情,慢慢鼓励,消除心理障碍,再做身体康复。
在平时工作中,康复技师也跟患者讲道:只要你在我这住院手术后活着,我们尽最大努力通过康复治疗让你站起来,然后走着回去。只有这样不断鼓励患者,患者才有信心,患者有了信心康复才顺利。据统计,仅今年第一季度,康复总治疗项目人次达42000多,受到患者认可,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目前前来康复的病人,90%仍是脑血管病人,而根据科室未来的发展方向,康复将逐渐在全院各科铺开。齐立表示,今后要继续把康复做大做强,康复治疗的范围也要扩大,比如专业的产后康复、心肺功能康复等,这些在广西区内开展较少或暂时没有的,都是医院以后康复要涉及的方向。
“另一方面,小儿脑瘫康复也是我们今后要做的一个康复项目。现在二胎放开,很多高龄产妇生的孩子有问题,若不早期干预,患脑瘫的小儿以后会成为家庭、社会负担。小儿脑瘫,难度在康复这块,目前我们的小儿康复师已经培训完回来了,小儿康复项目很快也将开展”,齐立说。
专科医联体建设让更多人享受优质医疗
近两年,桂林181医院神经康复科做了很多专科联盟和专科医联体,帮扶县级医院,共同发展。
近年来,齐立表示他已经成了一个“大忙人”。他说,我现在是181神经康复科的主任,又是荔浦县医院神经科的主任,也是灌阳县医院神经科的主任,还是贺州广济医院神经科的主任。这种主任不是挂名主任,而是实实在在的主任,每周下去查房,是要对下面的病人责任的。我们科室的医生根据需要也要长期派驻下级任执行主任,我不在的时候履行我的职务。而在医联体医院之间,医生也是互相轮转。
专科医联体的建设,无论对医院还是病人,都是好事。
对医院,利于专科、人才培养的建设,于患者而言,还能让患者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这方便我们适时地进行双向转诊,比如遇疑难病,在县医院没有先进设备看不了,转院上来。上来治好之后,下一步不需要先进设备,就回县医院住,一方面缓解市级医院的床位压力,另一方面患者在家门口医院住,家人照顾方便,经济花费也少。花费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救治”,齐立说道。自专科医联体开展以来,群众看病便捷了,而我们也得到很多病人的支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各下级县医院的医疗水平明显提高,而181医院精神康复科在老百姓间的知名度也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