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情绪管理: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不知不觉,新冠疫情已经近3年了,它不仅扰乱了生活,更给人们带来了精神心理方面的压力。疫情暴发以来,更多人存在抑郁、焦虑、失眠等问题。
据2022年3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简报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5%。我国一项长期跟踪调研结果也显示,普通人群中抑郁、焦虑、失眠以及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率为30%,而在新冠肺炎患者中,精神心理症状的发生率高达70%。
面临疫情反复,人们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出现对未来产生不确定性等心理应激反应。抗疫不仅是一场与病毒斗争的疫情阻击战,也是一场与不良心理情绪斗争的心理防御战。
因此,疫情下的情绪管理尤为重要。
疫情下不良情绪的表现
第一种表现:总是莫名其妙地失眠
睡眠是反应情绪和心理的一项重要指标,无论是感到空虚,还是焦虑,亦或是其他的心理问题,都有可能会影响到睡眠质量。
因此如果您在疫情期间,总是莫名其妙地半夜醒来,失眠等,就有可能是心理负担所造成的,要积极主动地进行调整,保证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
第二种表现:突然对某些小事生气
突然对某些小事生气,其实是焦虑的一种体现。有可能是因为疫情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被迁怒到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
如果频繁出现类似的情况,也从侧面说明存在内心焦虑,急躁,悲观等负面健康情况,尤其是处于青春期或更年期阶段的人群,更有可能会因为疫情的影响,而出现类似的异常心理。
第三种表现:出现“强迫症”
所谓的“强迫症”,其实就是自己逼迫自己反复地做同一件无意义的事情,是典型的负面心理症状。而在疫情期间,因为对病毒的恐慌,也会导致强迫症的情况出现。
例如只是出门倒个垃圾,回到家就洗十遍或二十遍手或者完全拒绝和其他人接触等,都属于强迫症的范畴。总觉得自己身上有潜藏的新冠病毒,继而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的情况。虽然看起来很荒谬,但“疫情强迫症”,的确是非常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如果长期出现类似的日常表现,就需要及时警惕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当然,疫情期间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大多是暂时且轻症的,积极调整,仍然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心理调节策略
这里有几条行之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节策略,为您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放松训练
当面临情绪紧张时,不妨作深呼吸,可以采取腹式呼吸,一吸一呼之间,腹部将随之一起一伏,深呼吸可以迫使你减缓呼吸速率,使身体相信焦虑已过去,有助于舒解压力消除焦虑与紧张。
当我们面临压力时,不妨放松下颚左右摆动一会儿,以松弛肌肉,纾解压力。还可以做扩胸运动,转动双肩(举肩时,吸气,松肩时,呼气),并配合深呼吸。
肯定自己、保持乐观
当焦虑袭来时,可以反复地告诉自己:“没有问题”“我可以应对”“我干不好别人也未必行”等。这样可使你慢慢冷静下来,渐渐趋于理智,充分发挥本身的能力。
安排愉悦自己的活动
周末假日,或者工作间隙,适当安排休闲娱乐活动和使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抛开工作的烦恼。有时候仅仅是自己买一束花放在办公室,也能在疲惫的工作中给我们带来一些愉悦和舒适。
注意休息,保证睡眠
如果疫情相关的消息让你心烦紧张,你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把视线转向窗外,使眼睛及身体其他部位适时地获得松弛,从而暂时缓解眼前的压力。充足的休息及睡眠是减轻焦虑的一剂良方。紧张常使人难以入眠,必要时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短期地用一些助眠药物。
及时宣泄不良情绪
不良的情绪应该及时宣泄,找一个安静的空间,把自己心中压抑的委屈和悲伤都表达出来,避免将不良情绪长期压抑和蓄积。
坚持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
运动可以直接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这些都是可以直接带给我们快乐的物质,对缓解焦虑有重要的作用。选择一种自己相对喜欢并且适合的运动,长期坚持能有效地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最后,如果已经被诊断为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强迫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建议遵循专业医生的医嘱及时治疗。
—End—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讯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