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重生|一位心梗患者的的康复之路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常危及生命,我国每年突发心肌梗死的患者约有100万人,每3位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死亡率超过30%。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在60岁-80岁之间人群,但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速、工作压力大,加上人们亚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中青年人的心脏,也有着潜在的发病危险!
近日,我院就接诊了这样一位年轻的心梗患者。
6月11日,年仅31岁的谭先生因突发胸痛由120送至当地医院后,很快就出现心跳停搏,当地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心肺复苏等抢救后,急呼我院ECMO小组会诊,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后转入我院。入院后考虑急性下壁后壁右室心肌梗死,立即开放绿色通道,急行冠脉造影+介入治疗后转入内科ICU。入室后经治疗谭先生的心功能较前改善,于6月14日撤除ECMO辅助循环,康复似乎指日可待。
但谭先生的状况并非内ICU医护团队预期的那样,在短期内逐步撤离呼吸机、转出病房、康复出院,他的康复之路曲折而又艰辛。撤除ECMO之后,谭先生还面临着右心功能恢复缓慢、感染,短期内难以脱离呼吸机等一系列问题,医护团队根据问题制定治疗方案,为他适当利尿减轻心脏负荷、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感染指标动态调整抗感染方案、伤口专科护士换药等,各个击破。
撤离ECMO后,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跳呼吸骤停后导致的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引起谭先生明显烦躁,无法配合治疗,甚至出现了自暴自弃的情绪,这成了挡在他康复之路上的大难题。躁动既不利于护理治疗措施的顺利实施,也会导致机体耗氧量增加而不利于各脏器功能的的恢复。为了治疗需要,也为了患者安全,医护团队不得不继续维持镇静药物来减轻患者的躁动。但长时间的镇静也会造成病人的康复延迟。
怎么办呢?内科ICU团队通过实施每日唤醒计划,早交班时段减停镇静药物,在医护早查房时与谭先生沟通交流,了解他的情绪与需求,充分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取得他的信任,帮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7月初,谭先生家中传来喜讯:他喜得贵子!医护团队第一时间将这一喜讯转告给了他:“谭先生,您的爱人今天生了,是个儿子,母子平安,您做爸爸了,恭喜您啊!”听到这一消息的谭先生,一改往日的烦躁不安,大喊大叫,他眼眶湿润,嘴角上扬。医护团队通过家属传送的照片弥补了这位新晋爸爸无法与新生儿子相见的遗憾。同时,内科ICU团队为满足他的情感需求,充分利用“云探视”的服务平台,为谭先生父子开通“云相聚”专场,让他在病榻上享受天伦之乐。正是谭先生初为人父的担当与责任,激发了他强大的求生意志和潜能。他变得清醒、安静而配合,仿佛用行动告诉我们:我会努力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早日与家人团聚。
经过进一步治疗,谭先生病情稳定,顺利脱离呼吸机,7月16日转心内科CCU继续治疗,7月20日后顺利出院。谭先生的康复,是我院ECMO小组、心血管、重症医学、伤口护理等多学科不懈努力、通力合作的结果,我院的救治团队不但具有精湛技术,更具人文关怀。在救治的过程中,以人为本,从患者的情感需求出发,激发患者康复的内驱力,最终把这位父亲还给了儿子、还给了家庭。可以说,儿子的新生促成了父亲的重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山市人民医院编辑部
供稿:内科ICU滕竹红陈胜凤
一审:陈妙莲
二审:冯蔚学、林茹珠
三审:郭小玲
就医须知
中山市人民医院患者就医最新要求(2022年7月1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