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名腹透患者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送来联名感谢信,这些病友还有一个共同的“家”
一纸信笺,纸短情长;字里行间,皆是感谢。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区肾脏科收到了一封由94名腹透患者送来的联名感谢信。
“疫情期间,南院的腹透病人转到东院。那时,病人家属就像无头苍蝇,去东院就诊该怎么做?(病人)只能不分昼夜的请教任护士。找她寻找答案,她从不厌烦,有问必答……”在这封千余字的感谢信中,94位腹透患者表达了对肾脏科护士任斯婕的感谢之情。
撰写联名感谢信的发起人是74岁的曹阿姨。她的儿子赵先生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糖尿病、高血压。今年1月,赵先生因肾脏水肿被送往仁济南院进行血透治疗,出院后继续接受腹透治疗。4月初,上海新冠疫情暴发,曹阿姨得知仁济南院将转为新冠治疗定点医院后一度愁眉不展。
“儿子视力不好,腿脚也不方便,我们选择了能在家里做的腹透治疗。没想到刚出院就碰上疫情,封闭在家。”曹阿姨说。
最让曹阿姨困扰的是,她记不清腹透操作流程。“第一次给儿子做腹透时,我特别紧张。做好了上一步,就忘了下一个步骤。幸好有任护士电话指导我。”曹阿姨回忆当时场景,“她不断安慰我,不厌其烦地告诉我接下来该做哪一步,比家人还耐心。”谈到任斯婕,曹阿姨连连竖起大拇指。
任斯婕负责的腹透病人中,有不少人与曹阿姨年纪相仿,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年纪最大的患者87岁。不擅长使用手机,记不住操作流程,是老年腹透患者常遇到的问题。任斯婕总是细心耐心地回复大家的咨询。
7月初,仁济南院腹透室恢复了正常诊疗,曹阿姨想当面向任斯婕表达感谢之情。被任斯婉拒后,曹阿姨立马准备写一封感谢信。病友们得知后,纷纷找到曹阿姨,提出想要联名致谢。最终,这封带着94名腹透患者真情实意的感谢信送到任斯婕的手上。
在仁济医院,这些病友还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叫“腹透之家”。
“斯婕,腹透液不流动了,怎么办呀?”“家里的碘伏帽不够用了,能帮我配点吗?”“和爽(冲剂)已经吃过了,明天还要吃吗?”
在“腹透之家”微信群里,每天都会弹出百余条病友提问。“上海疫情刚暴发那段时间,最多时一天能收到近千条患者咨询。”任斯婕双手不断滑动着手机,“爬楼”查看群内腹透病人问题,稍后她会将问题整理好,一对一回复给病人。
说起“腹透之家”,发起人任斯婕说,起初是为了给腹透患者建立一个宣传微信群,后来变成了病友群,患者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治疗和就诊信息。
有些病人对腹透操作不熟练,会在群里提问。为让病友们安心,任斯婕在工作之余在群里一一解答疑问。疫情时,患者们就诊不便,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只要任斯婕看到,都一一整理,及时回复。最忙的4月,任斯婕手机不敢离手,担心漏了任何一条消息。
细致专业的服务,让群内的94名患者感受到了如家一般的温暖。
“感谢患者们的信任,我只是希望能为大家尽点力。”收到感谢信时,任斯婕激动地有些说不出话,“在我心中,患者就是我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