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卒中 你我同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护理部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科普讲座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重要病种,发病率逐年攀升,并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2019年6月,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发表了中国居民疾病负担情况的相关研究,脑卒中已取代缺血性心脏病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
为进一步提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技术,降低卒中死亡率和致残率,不断完善卒中防治体系,3月17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护理部在综合楼五楼礼堂举办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科普讲座。讲座由神经内科一科林德琳主任为大家进行授课,他从“认识脑卒中、脑卒中救治、脑卒中康复、脑卒中预防”四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解读脑卒中的相关专业知识。
首先,林德琳主任通过一短视频向大家展示了当患者罹患中风后,疾病给患者及家人带来的巨大伤害。随后通过引用国内各项最新的研究数据进一步说明了卒中不仅成为了社会医疗、家庭经济的巨大负担,且近年来脑卒中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卒中等慢性疾病的规范管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讲解“脑卒中救治”方面,林德琳主任强调高效的卒中救治始于对卒中发病的有效识别。因全脑一旦血供中断,6秒内神经细胞代谢受影响,10~15秒内意识丧失,2分钟内脑电活动停止,持续5分钟以上则脑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也因此成功救治脑卒中的时间极其有限。
紧接着林德琳主任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予以了详实的介绍,包括发病34.5小时内实施静脉溶栓,大血管闭塞患者且发病6小时内实施取栓,降压、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贯穿始终等。中国每年新增中风患者高达350万,其中70%80%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中风后也会产生如偏瘫、失语等诸多后遗症,这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双重伤害,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面对复杂多样的后遗症,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对降低致残率非常有效的方案。但是由于认知不足,中风患者和家属在康复治疗中经常存在很多误区,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林主任就卒中康复的时机、医护人员如何帮助患者进行康复等予以了一一的讲解。
在卒中预防方面,林主任从降压、降脂、抗血栓治疗要持之以恒,预防卒中采用定期输液不可取、注意防范卒中容易发作时刻、注意定期复查等全方位介绍了脑卒中预防的重要性。
最后,林德琳主任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逐一向大家演示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取栓、左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术、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术、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术等病例,让大家更直观的认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救治手段。课后,林德琳主任还设置了与现场听众互动问答、自由提问的环节,现场互动气氛热烈,大家一致表示通过今天的授课,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林德琳主任授课结束后,护理部韩晶督导就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如何规范护理书写、溶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常见护理问题给予了现场指导。
脑卒中的急性期救治是我国卫生事业的一项重要课题。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治疗而言,时间就是大脑。缩短发病至再通时间对卒中转归至关重要。近年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始终坚持对全院医护人员持续地进行培训和学习,使全体医护人员对脑卒中有了深入了解,能够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院内卒中绿色通道流程越来越完善,卒中救治流程越来越高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将持续加强卒中中心和区域性卒中急救网络建设,提高早期救治率,降低卒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