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中医来助力,宝宝成长更健康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日前,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成立小儿推拿中心,以及中医传统疗法门诊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飞针传承基地,致力于推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发挥中医在儿童医疗保健中的作用,让中医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当天,江门市妇幼保健院还举行签约仪式,邀请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秦敏教授担任中医科外聘高级专家顾问。未来,秦敏将结合妇女儿童特色,与该院开展深入的合作交流,将岭南飞针技术传授给中医科团队,打造中医特色品牌,促进重点专科发展,为侨乡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
▲小儿推拿中心揭牌仪式现场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孟伟表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江妇幼人”将以人为中心,悬壶济世、厚德济生,用妙手仁心书写大爱,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不断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造福五邑侨乡妇女儿童。
活动中,秦敏以及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李彦昕分别围绕岭南飞针、小儿厌食症进行讲课。直播江门App对这次活动进行了直播,吸引了近6.5万人次在线观看。记者精选本次活动的部分干货,以飨读者。
关键词:岭南飞针
进针快、深度浅、手法多
飞针,俗称跑马针、点刺针。飞针术是快速无痛进针法的简称。
“岭南飞针是根据岭南地区居民体质,在传统针灸基础上,以飞针施术,浅刺任督,从而达到调气行血、健脾燥湿的效果。”秦敏介绍,由于岭南地区居民体格多半精干,进针过深则易耗气伤神,而飞针浅刺以其行云流水之势,于恍惚间立针于虚邪贼风之所,既可减轻皮肉之苦,又可确保疗效。目前,岭南飞针已获评广东省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岭南飞针与传统针灸不同之处在于,飞针手法多样,可根据不同疾病、不同证型选取相应的手法;且施针者腕部用力,三指捏针,进针快、深度浅,患者感受轻微,痛感不明显。
目前,岭南飞针可分为头部飞针、腹部飞针和背部飞针。其具体操作有三种方式,分别为“一拍、二推、三旋转”的注射式,“一压、二提、三旋转”的指压式,以及“一旋、二翻、三点头”的旋转式。
现场,秦敏演示了快速、灵活的岭南飞针进针手法。观众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完成了进针,受针者也表示几乎感觉不到痛。
▲秦敏教授现场演示岭南飞针
秦敏表示,扎针10秒钟左右,进针处皮肤就有红晕出现,而患者针刺所产生的酸、麻、重、胀或触电样等感觉及反应被称为针感,也被称为“得气”。古人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一般来说,针灸得气迅速时,疗效较好;得气较慢时,效果就差;若不得气,则可能无效。“岭南飞针善于治疗三瘫症,面瘫、小儿脑瘫、中风偏瘫。”秦敏说,很多患者临床中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儿厌食
辨证治疗,科学喂养
据悉,小儿厌食症指小儿较长期(病程多两周以上)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甚至拒绝饮食为特点,多发生于1—6岁儿童,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患儿会出现腹部胀满疼痛、形体消瘦、精疲乏力、面色差、大便失调等。
李彦昕说,厌食症迁延日久,可引起患儿精神疲惫、体重减轻,导致生长发育缓慢、营养不良、贫血以及免疫力下降,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长期厌食会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以及智力发育。
得了厌食症,该怎么办?李彦昕表示,首先要祛除病因。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时,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其次要辨证治疗。家长不要盲目调整孩子的肠胃,而是要让医生进行辨证治疗。最后是要科学喂养。家长要掌握幼儿进食心理,开展正确的心理诱导;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按时就餐、定点定量、少盛多添、不挑食等。
小儿生病打针吃药难,可以采用中医疗法,例如小儿推拿、小儿捏脊。李彦昕表示,小儿推拿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小儿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上施以手法,来预防和治疗小儿疾病,属于安全、有效的中医外治法。小儿捏脊是通过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从而调整五脏六腑的功能,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实现祛病强身之效,对脾胃虚弱所致的各种病症尤有奇效。
生活中,家长要采用科学的喂养方法,纠正孩子不良饮食习惯;根据不同年龄给予孩子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品种多样的食品。母乳喂养的婴儿,4—6月龄可逐步添加辅食。对病后胃气刚刚恢复的孩子,要逐渐增加饮食,切勿暴饮暴食而致脾胃复伤。
声明:本文仅为妇幼健康科普,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江门日报
编辑:健康教育科何韫聪
责审:健康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