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防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与其密切相关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增高。骨质疏松症是骨骼代谢最常见的疾病,约有1/2的女性和1/5的男性预期会在一生中经历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一生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其髋部骨折死亡的风险大致相当于乳腺癌。
由于这些严重的临床后果,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和监测至关重要。我们今天来为大家科普一下。
骨质疏松
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是由于破骨细胞吸收骨骼的能力与成骨细胞形成骨骼的能力不平衡造成的,这种失衡多发生于具备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风险因素的患者中。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点:
1.高龄,老年人营养吸收能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导致维生素D缺乏。老年人性激素减少,刺激了破骨细胞的同时还抑制了成骨细胞,造成骨量减少。
2.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也是造成骨量、骨质减少的原因。
3.某些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常见的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甲旁亢、1型糖尿病、库欣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如胃切除术后、肝胆疾病、吸收不良综合症),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浆细胞病),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影响(糖皮质激素、肝素、环孢素)等。
4.特发性骨质疏松,此类型骨质疏松暂未能明确病因,可能与骨代谢调节异常或者钙代谢异常有关。
5.日照减少、体力活动减少、长期卧床、高钠饮食、饮用过多含咖啡因饮料、酗酒等,均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
有哪些症状?
1.常见的是乏力,容易疲劳,体力活动后加重,负重能力下降甚至无法负重。
2.骨痛,多以腰背痛多见,部分患者出现全身性骨痛,疼痛弥散,没有固定痛点。多在长时间行走、或者负重时加重。
3.脊柱变形,严重的骨质疏松引起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使身高变矮,驼背等脊柱畸形。
4.骨折,轻微外伤或日常活动时出现,多见于胸腰椎,其次为髋部。
骨质疏松
检查方法有哪些?
因为骨质疏松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极易被忽视,所以我国已将骨密度检测纳入了40岁以上人群的常规体检项目。骨质疏松的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DXA法
目前WHO规定,骨质疏松诊断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可以预测骨折风险,评估药物疗效。建议以下人群进行骨密度测定:
◆将要进行骨质疏松干预治疗的;◆有过骨折病史的;◆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月以上的;◆45岁前绝经的女性。
2.定量CT法
分别测量松质骨、皮质骨的体积密度,通常用来测量腰椎或股骨的松质骨骨密度,此方法可以较早反映骨质疏松情况,判断临床用药效果。
3.定量超声
常用于跟骨测量,目前主要用在风险人群的初筛、监测骨骼的变化,以及评估骨折风险,尚不能用于诊断和药物疗效的判断。
骨质疏松
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
1.补充适量钙
成人每天钙量摄入推荐为800mg,50岁及以上人群每天摄入量推荐1000~1200mg。提倡尽量通过膳食补钙,当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补充钙剂。碳酸钙含钙量高,吸收率高,但容易引起便秘。枸橼酸钙的含钙量低,但水溶性好,不容易刺激胃肠道。
(部分高钙食物)
2.补充维生素D
补钙的同时也应该使用适量维生素D,可增加钙的吸收,促进骨骼健康,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调查显示61%绝经后女性存在维生素D缺乏,日光暴露不足、老年人均属于维生素D缺乏高危人群。建议体检时可增加血清25羟维生素D测定,了解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
3.运动疗法
包括慢跑、游泳、体操、跳绳、太极拳等,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韧带、肌肉及肌腱的柔韧性,锻炼时注意要少做躯干屈曲、旋转动作。
4.充足日照
每天尽量暴露皮肤于日光下,约15~30分钟,但要避开强烈日光直射,防止皮肤灼伤。
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治,关键在于对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识别,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对早期的骨质疏松,能通过生活管理达到减慢、阻止病情进展,预防脆性骨折发生。
*本文图片来源:pixabay,动图来源:soogif
体检预约/健康资讯
体检预约/健康资讯
用心服务、健康同在
微信号:中山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
工作时间
本部:
周一至周五7:30-12:00、14:30-17:00
周六:8:00-12:00(个人体检区开诊)、周六下午及周日休息
分中心:
周一至周五8:00-12:00、14:00-17:00
周六日休息
(节假日另行通知,团体请按单位通知时间)
团体预约邮箱
ktbjzx@163.com
团体咨询电话
本部:89880423
分中心:89919940
体检地址
本部: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孙文东路2号
分中心:广东省中山市茶亭路163号中山积水潭骨科医院
邮编528403
点击分中心9折预约体检哦!
上一篇:端午放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