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心衰老人在手术台上心脏骤停 医护接力按压千余次重启患者生命
72岁老人心脏“大门”损坏多年,上周突发心脏衰竭,心脏随时会停跳,必须紧急手术修复。为了抢时间,专家在没有CT“探路”的情况下,只能根据经验提前定下心脏瓣膜支架型号。不料,老人却在手术台上突然心脏停跳,医护人员一边轮流按压,一边为手术争取时间。约15分钟后,老人的心脏恢复跳动。昨日,记者了解到,老人恢复不错,目前已出院回家。
七旬老人心衰命悬一线
72岁的董大爷家住黄陂,3年前出现胸闷、气短、心慌等症状,但一直拖着没有就医。去年7月,老人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检查时,确诊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这是老年人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瓣膜病之一。通俗理解,相当于心脏最重要的一扇“大门”损坏,血流无法正常通过,若不及时干预,患者中位生存期只有2至3年。更严重的是,老人已出现心衰。当时,医生建议尽快手术治疗,但老人年事已高,家人担心手术风险太大,最终选择了药物保守治疗。
上周,老人心衰再次加重,稍做点家务就胸闷、气喘,晚上平卧睡觉就呼吸困难,无奈只能整晚坐着,非常痛苦。持续5天没有好转,老人两条腿水肿严重,家人立即拨打120,将他送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术前预先选定瓣膜型号
该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徐承义表示,老人此时病情十分危险,心脏泵血评分只有20%,几乎是缓慢蠕动状况,必须紧急手术干预,唯一的希望是进行创伤最小的TAVR微创换瓣手术。
当即,医院启动绿色通道,抓紧时间准备手术。和外科手术不同,医生从大腿根处的一个小切口进入,沿动脉血管将支架送入心脏“大门”处。但前提是,医生需要先CT扫描,对全身血管情况“探路”,并掌握心脏“大门”的损坏程度,并以此选择合适大小的球囊和瓣膜支架型号,否则不匹配手术将前功尽弃。
棘手的是,老人猝死风险极高,当下不能再多等。当即,该院TAVR团队会诊后紧急制定出相对冒险的手术方案:在无法准确掌握全身血管条件、“大门”门框大小型号的前提下,团队根据已有的影像学检查报告进行“预判”,并在术前提前预装好心脏瓣膜支架,只为一刻不耽误,第一时间送进老人体内。
“提前的这一小步,一般临床上需要耗费15分钟,我们冒险预先选定型号,争分夺秒救命。”徐承义说,这都依赖于医护团队大量的临床经验,还有家属的充分信任。即便如此,在场医护人员仍捏了一把汗。
医护团队接力按压千余次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战”。徐承义回忆,在球囊刚抵达准备扩开,为支架植入创造条件时,老人的心脏突然骤停。
“快,心肺复苏!”医护人员冲上前,立马开始抢救,按压的同时,另一组人将提前准备好的瓣膜支架送入心脏。仅一分钟,随着瓣膜撑开,老人换瓣成功,手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已经完成。
但没想到,意外再一次发生,老人发作“电风暴”,也就是频繁室颤,这是非常要命的。此时,医护人员心肺复苏不敢停,2人轮流上。另一边,医护人员紧急进行电除颤,手术室气氛紧张,“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们要尽全力一搏。”这一番操作持续了近15分钟,直到心电监护的心跳曲线再度出现,所有人长松一口气。事后,大家才发现,团队成员在抢救时,顾不上自身防护,完全暴露在X射线下。记者换算,整个过程医护人员心脏按压1100多次,累得后背汗湿。
10月22日凌晨,老人转回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病房,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