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少年张口困难,竟是嘴里长了颗石头 医生提醒:快过年了吃吃喝喝很欢乐,口腔健康更关键
“小伙子,手术很顺利,明天就可以出院了。”1月7日上午,20岁的宁波小伙儿——小宇完成了一次口腔手术,伴随着手术的顺利完成,困扰他一个多星期的“吃不好、睡不香、开不了口”等症状也逐渐消失了。
1月3日傍晚,小宇因为嘴巴疼痛,张口困难,找到了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口腔颌面外科的张建伟医生。“我将近二十小时没有喝水了,没有吃任何食物,而且还痛得要死,能帮帮我瞧瞧吗!”一脸愁眉的小宇边说边揉搓着自己的脸,痛苦难耐。
医生为小宇经过仔细检查,发现他的口腔内右侧颌下腺(舌头下分泌口水的地方)出现红肿,有突起的一个小肿物。结合B超显示:右侧颌下腺内导管扩张,最宽处5.5mm。判断为右侧颌下腺内导管扩张伴结石,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涎石病”。
张医生考虑到小宇口腔处感染严重,必须先消炎才能进行手术,所以予抗炎加局部湿敷的治疗方案。经过几天的治疗后,小宇疼痛明显减轻,张口也一天比一天轻松了。
医生术前评估时发现他的结石虽然比较深,但还是在口内段,考虑到小宇为青年男性,机体代偿能力较强,腺体仍有分泌功能,为了不影响日后口腔分泌唾液的功能,故手术方案制定为导管涎石取出术,保留腺体。
7日上午9时,小宇的口腔涎石取出术正式开始,是微创下进行的,仅用不到半小时,医生就从他口中将尺寸为3.6mm×2.2mm的结石顺利取出。别看这么小小一粒石头,这就是小宇这几天痛不欲生的罪魁祸首。
涎石病是指发生在涎腺腺体及其导管中的钙化性团块引起的一系列病变,多见于2040岁的中青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一般与口腔环境改变有密切关系。像小宇这样颌下腺容易发生结石并不是偶然,一般认为颌下腺之所以好发结石,是由它的解剖结构和分泌唾液的特点所决定的。临床检查可见导管口红肿、流脓,可扪及肿胀的腺体。病程长者可导致腺体纤维化,从而丧失功能。
小宇平时有爱喝碳酸饮料的习惯,而且口腔卫生也不是很注意。听他说,以前就发生过吃饭时下颌位置有肿胀发疼的现象,但是他都没在意,想着熬一熬就过去了,没想到这次肿胀不见好转,反而越发严重,导致张嘴都费劲儿,进食更困难。
张建伟医生提醒大家:多数情况下,涎石一旦形成,均会出现阻塞症状,患者只要及时就诊就能得到妥善治疗;少数情况下,涎液导管表现出来的阻塞症状和体征不明显,再加上患者不够重视,可能会延误病情,从而形成较大涎石。
特别强调的是,保持良好的口腔环境,是减少涎石病发生的关键,尤其是马上就要过年了,吃吃喝喝的机会很多,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口腔清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