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沪医疗队员雷杰:“专心致志不漏一阳,助力上海复工复产!”
点击上方蓝字“广州市胸科医院”即可订阅哦
▲记录人:雷杰肺部疾病研究所主管技师
专心致志不漏一阳,
助力上海复工复产!
出征
“上海需要支援,下午就要出发!”4月3日一大早接到电话,得知医院发出支援上海的召集令。疫情持续三年,虽然我也多次参加核酸采样、检测等紧急任务,可这一次显得尤为紧急,我依然迅速请战出征,因为“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我院支援上海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马品云(左)、雷杰(右)
下午2点,医院支援上海医疗队完成集结,我与检验科同事马品云带着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嘱托前往机场。机场候机大厅汇集了来自省内各地医院的300位同行者,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尽我所能,全力以赴,支援上海,战胜疫情!
经过2小时的飞行,飞机缓缓降落在浦东机场。搬运完行李物资,已是晚上11点多了。从机场到酒店,穿越上海城区。我透过车窗看到了夜幕下的上海,一望无际,宽阔的大马路上,本应车水马龙,但除了我们的大巴车,很少见到其他车辆,让我近距离感受到疫情下的景象。入住洗漱后已是凌晨2点,浏览新闻才发现全国各地援沪医疗队已陆续抵达。
第二天早上,300人医疗队已经分好组和支援检测点,我所在的组负责支援闵行区某检验所。检测点分早中晚三个班次。一场战疫硬仗即将打响,“上海加油!”我从内心默默祝福这座大都市。
▲我院支援上海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雷杰(左)、马品云(右)
战斗
4月5日凌晨,我们组迎来第一个晚班,从凌晨1工作至上午8点。从酒店坐车到气膜实验室需要半小时,一路上大巴孤独前行。到达目的地后,队员们早已按捺不住,迅速披上白色防护铠甲,步入战场,拉开战斗。我们队员主要负责加样仓、提取仓、扩增仓的工作。新的工作环境,新的挑战,在不同区域的队员们都从当地同事那里“拜师学艺,虚心请教”,随后逐渐进入工作状态。起初的两个晚上,我被安排在加样仓。正值全市大筛查,海量样本让我深感工作任务的艰巨。不知不觉间,有个同事看了一下气膜外面,说了句“天亮了”。这时我才反应过来,外面早已不是黑夜。手由于长时间重复同一动作,隐隐酸痛。但回头看着身后需要检测的样本,大家相互打气,不敢懈怠。一晚上下来,我们16名队员完成了近300多板的加样。而在后面的班次里,由于对环境和流程的熟悉,队员们的加样速度上了一个台阶。
因工作安排,我被调到了扩增仓。一进仓,眼前让我震惊,近百台PCR扩增仪全天不间断运行,场面好是壮观。每个班次每个人平均需完成60批次约5400个样本的结果审核。由于闵行区属于疫情较重地区,结果审核并不容易,一个班次下来眼睛确实疲劳。尽管辛苦,但每看到报告阳性率逐渐降低,我们甚是欣慰。我们严格落实质量控制,专心细致不漏一阳,展现“广东速度”的同时,也保证我们审核结果的准确性。
随着工作不断推进,队员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针对临界结果的判断,队长召集我们进行现场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一致认为当前形势下,我们要认真严肃的对待这些临界标本,不能辜负上海人民对我们的期望,不能漏过一阳,绝对保证我们审核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与检测机构工程师互动,讨论软件程序是否可以优化,从而减少人为出错的几率。软件工程师也非常给力,盛赞并吸取我们的意见,基本每个班次过来我们都能发现软件的优化,一个小小的变化,完成了迭代。就是因为一步步打磨优化,既保证了报告的准确性,也提升了工作效率,实验室产能也得到了大大提高。
▲我院支援上海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马品云(左)、雷杰(右)
温暖
4月初的上海,天气依然能感到丝丝寒意,尤其是在封城的情况下,寂静更让寒意增添几分。但我们却处处感受到了来自上海人民的温暖。尽管马路上空荡荡的,但能看到道路两旁的显示屏标语,“守护前行,感谢有您”,心里暖暖的。酒店工作人员从我们入住开始,始终保障给我们热情周到的服务,尽全力落实医疗队员的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药品等物资,让我们感受到了上海的用心。这不仅为我们的身心健康提供了保障,让我们也能更安心工作,同时在完成工作后返回酒店时感到暖心。
虽然来自省内不同地区,但队员们齐心协力,温暖相伴。举办线上生日会。一块镜子,一把小椅子,驻地酒店一楼大堂的“火线理发店”就开张了。来自阳江和梅州的队员自告奋勇担任理发师,“线上接单,用休息时间为队员们理发”,剪发后的队员兴奋地竖起大拇指,笑称“被检验耽误的理发师”。
随着上海疫情形势持续向好,战疫攻坚战已经打响,我们所在的气膜实验室每天单管量可达18万份,单日最高检测人次近200万,阳性检出率持续下降。队员们越战越勇,纷纷表示“疫情不退,我们不走!”
截至目前,我和同事马品云以及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共同奋战了一个多月,队友们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搏斗,结下了深厚友谊,目前我们正在为保障上海尽快复工复产努力坚守,争取时间,上海加油!
▲我院支援上海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雷杰
文字:雷杰(肺部疾病研究所)
排版、审核:院党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