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家长的一句话可能是压垮孩子的稻草
2018年,一部豆瓣评分高达8.5分的台湾教育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出现在观众的视线。全剧分为五个小故事,其中《茉莉的最后一天》影片最开始——原本坐在书桌前的茉莉突然走到栏杆前,奋不顾身地跳了下去......这一幕估计让不少观众惊出一身冷汗,既感到难过、可惜,更充满疑惑,为什么这样一个花样年华的女孩会有如此的举动。林妈妈亦是如此,直到读取了茉莉的记忆,才知道茉莉的结局竟是自己一步步造成的。茉莉长期经受着严重的抑郁,以至于在极度绝望中最终选择了纵身一跃。
“抑郁症”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它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通常以“三低”概括抑郁发作,即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青少年抑郁症则是指一种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心理病症。
抑郁症并不在少数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亿人患有抑郁症。201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达6.8%,约有9500万患者,其中,青少年抑郁症超过50%,高中生占40%。研究数据表明,
13-17岁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显著高于18岁以上成年人,抑郁发生的关键年级在初中二年级。
如今,青少年抑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明确指出,各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为什么偏偏是“我”
罹患抑郁症的青少年群体这么庞大,为什么偏偏是“我”呢?哪些因素容易导致青少年可能会出现抑郁症呢?
专家提醒,青少年抑郁症的起病比较突然,一般是遇到某些负面生活事件或者遭受挫折后引起,如父母死亡或离异、父母对子女的排斥或冷漠的态度;早年曾遭遇不幸,青春期后遭遇精神创伤等;甚至一场考试没考好、和好友闹矛盾等看似平常的事件都可能诱发抑郁情绪。
性格内向、文静、不爱交际、常常注意事物消极的一面或遭受意外挫折的人也会容易陷入抑郁状态。另外,急性抑郁发作的青少年病前个性多倔强、违拗,或有被动攻击的特点;慢性抑郁的青少年病前多表现出无能、被动、好纠缠、依赖和孤独的特点。
同时,家族遗传性因素对青少年抑郁也会起一定的作用。数据显示,约50%抑郁青少年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曾患抑郁症;对双生子的研究也发现,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达70%以上,而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仅为19%。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回到故事中的女主角茉莉。她突然从书桌前站起来走到阳台,越过栏杆跳了下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林妈妈不甘心自己放弃一切培养的女儿就这么去世,她想方设法读取了茉莉的记忆。她才发现,自己以为的全心全意照顾、帮她找补习老师、为她规划好未来的道路……在女儿眼里都是压力。她常埋怨,
“要是没有生你们,现在我好歹也是个教授”;
茉莉的作文获得了全班第一,妈妈用一句“作文全班第一有什么用,数学比较重要吧”否定了茉莉的努力成果,扼杀掉女儿想要成为作家的梦想……
阿德勒在《理解人性》中说道: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像林妈妈一样的家长并非偶然,像茉莉这样的女孩也绝不止她一个。
另一位主人公,16岁的小颖,也被诊断为抑郁症。先天有点小缺陷的小颖,在学校里总是独来独往,她看到身边的人很快就熟络起来,觉得自己是个另类,于是她开始回避群体。渐渐地,小颖觉得和熟悉的人相处也开始变得很累,不喜欢参加家庭聚餐,看到别人热闹自己会感觉难受。小时候弟弟不慎从床上摔下来,妈妈不问缘由就将正在看电视的小颖骂了一通:
“你连弟弟都照顾不好,你还能做什么?”
小颖还被妈妈打了一顿,锁在门外。
先天缺陷对她的人际交往造成了阻碍,但却拒绝妈妈购买辅助仪器,她说:“我觉得没必要,我不想加重家里的负担了,不值得。”甚至因为治疗费用而不想继续治疗,就是因为妈妈无意中跟她说了一句,
“要不是你这个病,我早就出去赚钱了。”
妈妈无意间的一句否定,也让小颖否定自己,认为别人不应该对她好,她不值得别人对她好……
是什么心理在作祟
对于抑郁症的理解,根据由艾利斯ABC理论建立的理性情绪疗法,人们的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引起的,而不合理的信念往往会使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之中;不合理的信念会引起自我挫折和反社会行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不合理信念通常有三个特征:
绝对化的要求、过分的概括评价
和
糟糕至极的结果
。
▲资料图
从上面两个故事来看,两位主人公的抑郁并不是突然起病的,而是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沉淀。“你怎么这么没用”、“你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这些看似是家长一时的气话,却像一颗种子埋在了孩子的心中,渐渐地生根、发芽,在孩子心中形成了不合理的信念。长期以往,他们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变得自卑,认为自己没用、一事无成。在这些话语的影响下,他们开始要求自己“一定要成功”、“一定要做好每一件事”。假如在某一件事情上遭受了挫折,便会全盘否定自己。他们还会认为,自己的失败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如果长期坚持这种“糟糕”的观念,当他们遇到真正糟糕的事情时,就会陷入不良情绪中,很可能会发展为情绪障碍。
给予关怀,走出困境
那么,该如何看待青少年抑郁问题呢?仅仅是临床治疗显然是不足够的,青少年们还需要面对学业考试、人际关系等问题,学校根据学生人数按比例分配心理老师、社会成立青少年心理辅导机构、开设青少年心理援助热线等工作都是对青少年的帮助。
学校与社会对抑郁青少年的关怀固然重要,但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是帮助抑郁青少年对抗抑郁的重要后盾。
首先,
要正确认识抑郁症
,配合与支持患病孩子的治疗,了解怎样从内心接纳孩子,积极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不管他是眼前这个生病的孩子还是曾经那个优秀的孩子,他们都希望只是你的孩子。
其次,
要“允许孩子犯错”
,要理解孩子,在孩子做得不好时给予鼓励,而不是一味督促、要求、施压。无论何时,学会尊重孩子,不要自以为是地“为孩子好”,而需要看到孩子的需要。
再者,
要真正学会跟孩子沟通
,不要因为一时生气而口不择言,有时家长一句无心的责怪,也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巨大的影响,可能就是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且要学会聆听,而非批评、教训,让孩子知道你在无条件支持与陪伴他。
唯有多方合力搭建桥梁,方能让在彼岸的青少年们战胜抑郁,拥抱美好的世界。
作者:心理行为医学科梁萍
参考文献:
《正确看待青少年抑郁,多方合力化解青少年心理困扰》新京报
《青少年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宁式颖,郑璐,李响,惠文佳
专家简介
宁连才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心理行为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心理学会临床专业委员会委员。
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专业,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0余年,具有扎实的精神科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类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疾病、神经症、脑器质性精神病、情绪障碍、酒精依赖所致精神障碍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获省级课题一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在国内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胡全喜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心理科一区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临床精神心理工作10余年,擅长神经症、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情绪障碍、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扫一扫添加胡全喜副主任医师微信,立即咨询
医院简介
三级公立脑专科医院
非营利性医院、事业单位
暨南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三九脑科疾病与康复医院
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直医保、省直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内异地就医直报定点医疗机构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使命:一切为了大众健康
发展理念:更专业、更有效、更经济
医院官网:http://www.999brain.com
咨询电话:86(020)62323939(24小时)
订阅号:GD999NAOKE(关注后可咨询、预约)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