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疝与腹壁病区成功实施腹腔镜下改良贲门肌层纵行切开手术
近日,普外科疝与腹壁病区李雅勋主任团队成功为一例患者施行腹腔镜下改良贲门肌层纵行切开手术(改良Heller手术),并取得良好效果。
“感谢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谢李主任,10年的折磨终于解脱了!”王大姐的家属激动地说。
51岁的王大姐,从10年前开始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差,偶尔胸骨后疼痛,体重逐渐下降约10公斤。最近20余天明显加重,这几天几乎无法进食,体重又下降约5公斤。王大姐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贲门失迟缓”,但是,当地医院不具备诊治条件,近日,转到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医治。
据普外科疝与腹壁病区主任李雅勋介绍:
“患者来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过系统检查,确诊为贲门失迟缓。入院时患者极其虚弱,BMI值15.6,白蛋白25g/l,存在明显营养不良,并合并有肺部感染。以往贲门失迟缓治疗方式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效果欠佳。目前认为,中、重度贲门失迟缓首选治疗方案为改良Heller手术,并可辅以胃底折叠术,以减少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因患者不能进食、营养状态差、合并肺炎等,故手术风险极大。如不施行手术,则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手术是该患者获得有效治疗、挽救生命的唯一选择。经反复与患者家属沟通,家属表示理解,并强烈要求手术治疗。”
李雅勋团队为王大姐制定了诊疗计划,手术前,经呼吸科会诊协助控制肺炎,同时在介入科协助下置入胃肠营养管,解决营养问题,调整病人状态。在肺炎得到有效控制,营养状态改善后,团队于6月30日对该患者施行改良Heller手术+胃底折叠术。在麻醉和护理团队的全力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历时约2小时,术中出血不足10毫升,术后患者清醒。术后第4日拔除腹腔引流管,进流食,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术后第7天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显示:造影剂通过贲门顺利,结合病史符合贲门失弛缓术后改变。术后8天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恢复良好,体重增加约5公斤。
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贲门部的原发性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特点为吞咽时食管下段括约肌(LES)不能正常松弛或完全不能松弛,并伴有食管体部的扩张和食管失蠕动。临床表现主要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消瘦、贫血以及因食物反流误吸入气管所致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状。可通过食管钡餐X线造影、食管动力学检测、胃镜等检查方法确诊。
贲门失迟缓症一般均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传统开胸手术、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手术)和腹腔镜下改良贲门肌层纵行切开手术(改良Heller手术)等。传统开胸手术因损伤大、风险高,已很少应用。POEM手术是利用内镜技术在食管的粘膜层和肌层中间建立隧道,然后切开食管下括约肌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小等优点,但对于中重度贲门失迟缓症,则需要施行改良Heller手术。
腹腔镜下改良贲门肌层纵行切开手术(改良Heller手术)是一种利用腹腔镜技术纵行切断贲门肌层、解除贲门括约肌机械梗阻、扩大贲门通路的手术方式。是贲门失迟缓症的有效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效果确切、恢复快等优势,适用于中、重度及传统内镜下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疝与腹壁外科病区自2017年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新技术,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配备了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仪,具备贲门失弛缓的诊疗条件。本例Heller手术的顺利实施,是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强大的综合诊疗能力的重要体现。
李雅勋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疝与腹壁病区主任。
擅长腹腔镜及开放治疗各种腹股沟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切口疝、造口旁疝、腰疝、盆底疝、食管裂孔疝、膈疝、胃食管反流等疾病。带领的疝外科专业团队开展了“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与“腹外疝个体化治疗”,也开展了微创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目前是辽西地区开展疝手术方式最全的专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