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团队黑色素瘤侵袭转移机制研究取得新突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的顾建英教授、亓发芝教授团队研究发现环状RNAcirc_0020710在黑色素瘤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潜在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以CircularRNAcirc_0020710drivestumorprogressionandimmuneevasionbyregulatingthemiR3703p/CXCL12axisinmelanoma为题近日发表于MolecularCancer杂志(影响因子:10.679)。
黑色素瘤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易发生局部和远处转移。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00,000新发病例,导致约55,000名患者死亡。近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其疗效在黑色素瘤中尤为显著,然而免疫治疗不应答及耐药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进一步探索黑色素瘤发生发展及免疫耐受机制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闭合的环状单链非编码RNA,具有抵抗RNA酶的降解作用而相对稳定。研究表明circRNA表达呈组织与细胞特异性。作为新发现的非编码RNA,现有证据表明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其异常表达参与多种病理过程,特别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到目前为止,在黑色素瘤中环状RNA研究较少。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通过Sanger测序及qRTPCR等实验手段发现新型环状RNAcirc_0020710在黑色素瘤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高表达的circ_0020710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检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通过RNAseq、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免疫荧光结合共聚焦扫描等实验技术证实circ_0020710通过内源性竞争机制上调趋化因子CXCL12,从而招募抑制性免疫细胞诱导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重要的,靶向敲除该circRNA联合PD1抑制剂可以显著抑制小鼠体内黑色素瘤的生长,并改善肿瘤局部的免疫抑制微环境。
总的来说,该研究发现了黑色素瘤中新型非编码RNAcirc_0020710通过ceRNA调控机制促进CXCL12分泌,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同时诱导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加深我们对黑色素瘤发生发展机理的认识。同时,该非编码RNA有望指导临床,用于黑色素瘤的诊断及预后监测,并为PD1单抗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到目前为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团队已经在黑色素瘤侵袭转移机制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先后在JournalofTranslationalMedicine(IF:4.098)、Oncogene(IF:6.634)、JournalofHematology&Oncology(IF:8.731)、MolecularCancer(IF:10.679)等杂志发表多篇高质量SCI论文,并获得两项国家自然基金委资助项目。同时,整形外科常年设有软组织肿瘤专病门诊,并凭借中山医院的综合实力开展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模式,在黑色素瘤的诊治方面具有独到经验及优势。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科研与临床两手抓的方针策略,从而建设具有复旦中山特色的整形外科,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上列全国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