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通力合作,老大爷重获“心”生!毛威教授率团队成功完成1例TAVR手术+左束支起搏手术
日前,浙江省中医院毛威教授率多学科团队,对一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老年患者,成功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左束支生理性起搏手术。这标志着浙江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麻醉科、超声医学科、医学影像科、ICU、胸心外科和护理团队的综合实力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TAVR是个啥,小白也能懂~
这个太专业,小编不解释,就给您打个比方吧——就是人体的心脏“守门员”累了、老了、不行了,成了血液循环系统正常运作的“大漏勺”,所以必须得换!但是这个“守门员”不是足球场上的守门员,想换就能换得上!
换“心门”,没那么容易~
因为单纯药物治疗效果非常有限,所以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更换瓣膜,传统的做法是由外科开胸,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但是外科手术创伤大,且需要体外循环,手术风险往往很高,其中30%50%的患者因为高龄、心功能差、存在严重合并症或恐惧外科手术等原因无法耐受手术治疗,在几年内死亡。
而TAVR的到来——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改变了这批病人的命运,为他们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老年人的心脏“守门员”,常常会不行
心脏瓣膜作为心脏的“守门员”,是血液流动的“单向阀门”,掌管人体血液循环运动,我们肉耳听到的心跳声,其实就来源于四个心脏瓣膜的交替开合发出的声音。据测算,在人的一生中,心脏要一直不停歇地跳动3000000000次(别数了,是30亿),如此高负荷的工作量,难免心脏瓣膜会因故损坏,出现“心跳杂音”。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中国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为2.53.2%,2018年时患者已经超过2700万人,其中超过75岁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达13.3%。而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心脏瓣膜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攀升。
“守门员”中的“劳碌命”——主动脉瓣
主动脉瓣往往是心脏瓣膜中最容易受累的瓣膜,位于左心室和升主动脉之间,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确保血液不会倒流(那些梦想着血脉逆行,成就无上“功夫”的人醒醒,血液倒流离死亡估计也就不远了)。总之,如果主动脉瓣出现病变,功能上发生改变,比如心脏收缩的时候不能完全开放(主动脉瓣狭窄),或者在心脏舒张的时候不能完全关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则头晕、乏力、胸闷、胸痛、心悸、晕厥等,活动能力严重受限;重则会导致心功能衰竭、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等。
古稀老人有“心”病,难耐手术可咋整?
78岁的李大爷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等疾病,因“反复胸闷气促2年,加重半年”来浙江省中医院就诊。经冠脉CTA、主动脉CTA、食道心超等检测发现,李大爷最主要的问题是——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半年来,老人饱受心脏瓣膜病的折磨,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医生说,最有效的治疗办法就是主动脉瓣置换。但是考虑到高龄、严重心衰、肺功能差等情况,传统开胸换瓣手术风险极大!经与患者和家属反复沟通,毛威教授决定为他们实施目前国际上心血管内科最尖端的手术之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尖端微创不开胸,精准治疗恢复快
TAVR手术是一种介入治疗尖端技术,不需要开胸,主要是通过经过股动脉或心尖途径,经导管将特制的人工瓣膜送到主动脉瓣位置释放,替代原来有病变的主动脉瓣。避免了开胸和体外循环,大大地降低了手术和并发症风险,术中也不需要输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较传统开胸手术优势明显。
多学科通力协作,确保手术成功
TAVR手术难度大,团队协作要求更高。需要心血管内科、麻醉科、ICU、超声医学科、医学影像科、胸外科、ICU以及护理团队等多学科团结协作,特别考验一家医院的综合救治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手术的准备阶段,毛威教授多次查房了解病情,并在医务部门组织下,先后召开科内和全院多学科病例讨论,确定瓣膜型号,并就围术期可能碰到的情况一一作了预案:麻醉、术中经食道心超监测、临时起搏、手术步骤演练、并发症应急预案、ECMO团队和心外科待命、各团队总协调……团队将每个细节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做了细致的布置,ICU、导管室、胸外科、麻醉科等也都做好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得益于术前的充分准备,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毛威教授、蔡宏文教授和浙医二院刘先宝教授紧密配合,顺利将人工生物瓣膜置于主动脉瓣环合适位置,造影显示瓣膜返流显著减少,手术成功。术后患者恢复迅速,症状明显改善,24小时后就下床活动。
完美处理并发症,老大爷重获“心”生
TAV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术后李大爷出现了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伴左束支传到阻滞。有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指征。传统的右心室起搏加重左束支传导阻滞,术后可能导致起搏器依赖的心肌病,这又会引起新的心力衰竭。而经典的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价格昂贵,于是毛威教授决定为患者实施左束支区域起搏——这是目前国内外心脏起搏领域的前沿技术!与传统起搏技术相比,保证了相对正常的心室电激动顺序和心脏功能,被誉为“真正意义的生理性起搏”。
毛威教授和朱敏教授借助DSA心脏影像的指引,凭借娴熟的操作技术和熟悉的心脏解剖,一步到位将美敦力3830起搏电极植入左束支区域,测QRS波达峰时间79ms,QRS波宽度103ms(术前165ms),起搏阈值0.5V/0.4ms,,阻抗700欧姆,感知15.5mv,各项参数满意手术成功。
浙江省中医院TAVR手术的顺利开展,意味着这项国际上最领先的尖端技术在浙江省中医院顺利启动,同时也彰显出浙江省中医院强大的多学科综合实力,将为严重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福音,更为浙江省中医院多学科合作开展疑难重症诊治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专家简介
名医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下沙院区)
周五上午(湖滨院区)
图文:心血管内科
编辑:蔡宏文、陈辞
审核:鲍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