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成功救治一外籍心梗患者
12月初的一天,一名外籍患者在大连突发剧烈胸痛、胸闷,伴随气短,症状持续加重,情况十分危急。同行人员见状,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患者被迅速送往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接诊医生王涛第一时间通过通过心电图及相关化验结果,诊断这位外籍友人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显示典型的“6+2”现象,可能存在左主干病变,并伴有急性心力衰竭,病情危急程度不言而喻。面对这一危重状况,团队迅速判断患者符合急诊手术指征,立即开展抢救工作。
什么是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6+2”现象心电图?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脏病发作类型,主要是由于心脏的部分血管被堵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但心电图上没有明显的ST段抬高。
“6+2”现象心电图是指心电图上发现6个导联显示心肌缺血的特征(ST段压低),另外2个导联却显示ST段抬高。这种情况提示心脏关键血管——左主干可能有严重问题,它负责供应大量心肌的血液,一旦堵塞,后果非常危险。
胸痛中心医疗副总监、冠心病五科主任王力迅速启动导管室急诊流程准备手术,由于语言不通,沟通困难,高血压科副主任裴作为临危受命,迅速前往现场担任“临时翻译官”,向患者耐心解释病情和手术方案,安抚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左主干病变严重,血管几乎完全堵塞,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医疗团队当机立断,快速制定手术方案,为患者实施冠脉支架植入术。整个过程王力主任带领团队争分夺秒,配合默契,以高超的技术恢复了心脏的血液供应,挽救了这位外籍患者宝贵的生命。
经过医护团队近一小时的全力救治,这位突发急性心梗的外籍患者病情逐渐缓解,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最终顺利康复出院。此次救治不仅展现了冠心病五科团队在急诊介入领域的高超技术水平与协同作战能力,也彰显了胸痛中心面对外籍患者时的高效应对能力。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医护团队用专业技能与无私奉献诠释了“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不分国籍,全心全意守护生命,收获了患者的由衷感谢。
中心医院自2019年成为全省首批省级胸痛中心以来,始终致力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提高救治水平。通过构建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和院前院内信息共享网络,不断优化流程、畅通绿色通道,提升救治效率。2023年,我院顺利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自2024年1月以来已完成608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平均D-W时间为66.8分钟。其中,郑晓群主任完成的最短D-W时间仅为9分钟,创造了国内鲜见的救治速度。
在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中,医院通过与基层医疗机构及120急救系统合作,实现部分心肌梗死患者直接送入导管室,绕行急诊室,成功打通胸痛救治“生命绿色通道”。这一体系不仅提升了救治效率,也为“区域胸痛联盟-胸痛中心-胸痛单元”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有益探索。未来,中心医院将进一步完善急救体系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胸痛救治网络,为滨城百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冠心病五科贾圣英、赵福禄
文化宣传部薛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