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领骨科,山东首例!这个手术city不city
山东首例!
2025年1月11日,东营市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集团东营医院)创伤骨科团队进行骨科导航机器人辅助下股骨近端骨折微创复位内固定手术。此项手术的开展是山东省首例导航机器人用于股骨近端不稳定骨折闭合复位固定手术,也是东营市人民医院智能导航骨科手术的开始。
74岁的孔奶奶不幸摔伤,致股骨近端骨折来到东营市人民医院就诊,入院后,创伤骨科为孔奶奶积极处理合并症,讨论手术方案,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在体外进行了骨科导航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器械的匹配,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中,在骨科导航的定位辅助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主钉及拉力钉都一次性置入理想位置。
创伤骨科主任姜保恩介绍
以往传统手术时,由于股骨头看不见、摸不着,需要主刀医生凭借经验,经过多次透视反复穿刺以获得理想置钉位置。这一过程不仅仅增加了手术时间,并且反复穿刺、透视也增加了患者的损伤和出血量。东营市人民医院此类微创手术开展11年,年手术量180余台,预后理想率达99.2%。因操作经验依赖性强,年轻医师需5年以上学习周期。如今,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系统助力,定位精准“指哪儿打哪儿”,手术更微创,耗时短、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而且大大缩短了年轻医师的学习周期,实现了上手快,精准度高,创伤小、预后好。
这是东营市人民医院首次实施骨科导航机器人微创手术,这一精准、微创的手术方式让切口更小、损伤更少,有利于快速的术后恢复。
下一步,东营市人民医院将依托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唐佩福院士团队的平台,逐渐开展各类智能骨科机器人手术,在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等专业推广应用,做到“看得见,打得准,做得快,创伤小”,也将切实履行培训基地的职责,培训和带动黄河三角洲,乃至山东地区的智能骨科的发展。
智能骨科
智能骨科是目前骨科的发展趋势,导航机器人在骨科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次山东首例导航机器人股骨近端不稳定骨折手术的开展,标志着医院骨科迈出了向智能骨科发展重要的一步。
2024年10月,院领导带领创伤骨科核心人员到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唐佩福院士团队手术室进行考察及合作交流,引进了骨科导航机器人系统,医院通过考核成为了山东智能骨科培训基地。
近日,骨科导航机器人完成装机,解放军总医院手术团队来东营市人民医院行进行手术指导和培训。通过规范化的培训,东营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手术团体能够掌握与解放军总医院唐佩福院士团体同质化的智能骨科技术,并在东营地区落地开花,惠及东营百姓。
科
普
时
间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骨折后长期卧床会导致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力性损伤、下肢血栓等并发症,严重时将危及生命,因此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手术治疗可以为这类骨折提供初步固定,减轻骨折引起的疼痛,帮助患者早期进行坐卧、翻身甚至站立等活动,降低卧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使输血量明显减少,甚至不输血,从一定意义上缩短了住院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避免了长期卧床,降低了医疗费用。
供稿:创伤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