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护理团队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中斩获佳绩
11月22日—23日,第九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全国总决赛在海南海口落下帷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护理部精心组织,共提交32项案例,其中6项入围华北赛区决赛,经过激烈角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参赛团队斩获佳绩,2项案例冲出华北区域赛,晋级全国总决赛;2项荣获杰出案例奖、2项荣获优秀案例奖。其中2项晋级全国总决赛的案例最终荣获卓越案例奖。
在华北赛区的激烈竞争中,李硕的《多学科协作下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循证方案实践》、樊嘉欣的《“肠”相伴,“镜”无忧——人工智能技术在内镜诊疗中的实践与应用》分别荣获杰出案例奖,金凤的《健康赋权理论在腰椎UBE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与钟丽霞的《基于需求导向的ICU患者CRRT个性化多维度护理实践》则荣获优秀案例奖。同时,丛雪的《从“肠”计议,“镜”益求精——结肠镜检查全程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张炜团队的《患者导航模式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分级管理路径的应用》凭借出色表现,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并最终荣获第九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总决赛“卓越案例奖”。
消化内科:从“肠”计议,“镜”益求精——结肠镜检查全程管理模式的应用,荣获第九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总决赛提升患者门诊体验主题“卓越案例奖”。
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重。国家高度重视结直肠癌防治工作,早诊早治可显著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指南推荐结肠镜检查为一线筛查方法,加强结肠镜检查质量管理、提高筛查效率十分重要。消化分中心项目团队一直致力于积极应对结肠镜检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通过组建结肠镜检查全程管理的MDT团队,搭建集“预约指导期、居家准备期、内镜检查期、监测随访期”为一体的结肠镜检查全流程全方位患者管理体系,实施“智能化AI辅助诊疗、系统化推广诊疗护理技术推广、普及化的多形式健康教育”三大质量提升举措,完成对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全程管理。
项目实施后,患者体验显著提升,内镜中心日均结肠镜诊疗量稳步提升,患者预约等候时间较前缩短。肠道准备质量显著提高,合格率达到国际和国内指南的标准,相较于模式实施前提升了15%。消化护理专科的服务水平、专业能力、专业培训影响力、持续增强。
医保内科:患者导航模式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分级管理路径的应用,荣获第九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总决赛X创新探索主题“卓越案例奖”。
老年患者吞咽障碍问题高发,吞咽障碍导致老年人无法满足基本进食需求,导致误吸、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吞咽障碍患者院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是非吞咽障碍患者的12倍,严重者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国内外指南的发布为吞咽障碍管理提供了证据,但指南的推荐意见宽泛,尚未形成直观可行的临床护理工作路径,为改善老年住院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服务,北京友谊医院医保内科于2022年5月起实施患者导航模式指引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分级管理。科室内成立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多学科小组,包含老年专科护士、老年科医师、营养师、康复师,基于现有证据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制定了《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分级管理路径》,涉及渐进性筛查评估到摄食管理、康复、随访宣教等多维度内容,使干预措施精准匹配不同吞咽功能等级的患者,便于临床护士实施。
此外,患者对护理措施的依从性是改善护理服务行动实施的关键。国外从20世纪90年代起发展“患者导航模式”,旨在用过设立导航员,连接患者与多学科团队的沟通,促进医疗保健措施的可及性,提高干预措施的依从性,其有效性已在国外得到广泛验证。我科基于患者导航模式成立导航护士专职岗位,引导患者与多学科团队的沟通交流,从入院、出院到居家、门诊,贯彻全周期的随访指导,发挥桥梁作用,另外,采取视频、动画、宣传手册、护患大讲堂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健康宣教工作,强调患者和照顾者赋能,提升其对于吞咽障碍的自我管理能力,如今初显成效,降低了院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了一年内吸入性肺炎的再入院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学习永远在路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将继续发扬全国医院擂台赛的精神,坚信每一次展示都是胜利,每一次分享都创造价值。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指导,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目标,持续创新、不断努力,探索新的理念、方法和技术,促进护理服务流程科学化、服务模式更连续、服务效率再提升、就医环境更舒适,推动护理工作更加紧密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