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不定时炸弹”,重塑尿毒症血透病友生命线——专家提醒,血透病友要警惕内瘘上的“鼓包”
动静脉内瘘因方便、安全、寿命长、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透析通路,也被称为尿毒症血透患者的生命线。但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和次数的增加,动静脉内瘘也容易受损,从而形成动脉瘤。近日,一位尿毒症病友的动静脉内瘘受损严重,导致巨大动脉瘤,台州市中心医院及时进行修补,重塑了他的生命线。
这是“人造血管瘘龄5年”的35岁三门患者王某。1年前他发现自己左手靠近肘窝处的人造血管处“鼓了一个包”,并逐渐增大伴肿胀(来院时肿块已呈鸡蛋大小),最近1月因血透中静脉压升高前来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
台州市中心医院接诊医生、肾内科主任医师吴炜飞在超声检查中发现王某的人造血管距动脉吻合口3cm处形成了直径约2cm的假性动脉瘤、静脉吻合口钙化狭窄。
由于人造血管不具有自我修复功能,每次透析时穿刺针都可能会损伤一小块管壁组织,穿刺出血处理不当,可在血管周围形成血肿,与内瘘血管相通,伴有搏动感,称为假性动脉瘤,其瘤壁是血肿机化后形成的纤维壁。
对于王某的这种情况,肾内科进行全科讨论,一致认为“假性动脉瘤是由于人工血管破裂形成,存在较高的感染及进一步逐渐增大破裂出血风险”,在与王某充分沟通后,决定进行手术拆掉这个巨大的“不定时炸弹”。
完善相关检查后,肾内科团队在吴炜飞带领下,为王某在臂丛麻醉下行台州市中心医院首例DSA引导下动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假性动脉瘤修补+球囊扩张术。
历时3.5小时,手术团队在术中发现患者人造血管有如“老化的塑料管”,稍有不慎就破裂出血,手术难度增加。整个医疗团队小心分离并彻底剥离假性动脉瘤,顺利为内瘘血管“拆弹”,重塑患者生命线。
术后,王某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中血流量、压力检测均提示正常,手术十分成功。此次手术“拆弹”不仅为王某节省了支架植入或者人造血管重置的费用,极大减轻患者经济压力,又能保持人造血管的良好功能。
肾内科吴炜飞主任医师表示,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台州市中心医院在透析通路领域又上一新的台阶,也为台州市中心医院及周边医院内血透病友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更好地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保驾护航。他还提醒,血透患者一定要注意血透后警惕自己动静脉内瘘上的“鼓包”,发现情况不对,尤其是突然长大的“鼓包”,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及时处检查处置。
(肾内科陈孜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