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受帕金森病折磨,“脑起搏器”点亮希望之光
近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岳带领其团队在高新院区,成功为一位长期饱受帕金森病困扰的患者贾女士,实施了深部脑刺激(DBS)电刺激器更换手术,为她的生活重新点亮了希望之光。
据悉,贾女士与帕金森病的斗争已跨越十八年之久,期间她经历了药物治疗的种种挑战。作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药物,美多芭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贾女士身上并未展现出预期的治疗效果,反而使她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停药则全身僵硬、行动艰难;服药则饱受“异动症”之苦,即无法控制的异常动作。为了平衡这两种极端症状,贾女士不得不选择每天限量服药,以轻微的异动换取一定程度的身体活动能力,这无疑给她的日常生活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五年前,转机出现。在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的紧密合作下,贾女士接受了脑深部电极置入术,这一创新疗法为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经过半年的精心治疗与细致的程控调整,贾女士不仅重新获得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还重拾了对户外活动的热爱与享受。
然而,时间的流逝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几个月来,贾女士的双腿再次感受到僵硬与乏力的侵袭,行走时的不稳让她倍感焦虑。面对这一状况,她毫不犹豫地回到了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高新院区神经外科寻求帮助。经过细致的电池检测,医生团队迅速锁定了问题所在——脑深部电刺激器电量已接近枯竭。在充分准备后,刘岳主任与陈礼道主治医师,成功为贾女士实施了电刺激器的更换手术,并即时恢复了原有的程控参数设置。
术后,贾女士的运动障碍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她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均实现了质的飞跃。
刘岳介绍,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至关重要,药物治疗是初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当药物疗效减弱或出现难以控制的运动并发症时,手术治疗便成为一种可行性选择。他说,目前市场上的脑深部电刺激器主要分为可充电与不可充电两种类型,后者电池寿命约为4-5年,需定期更换以确保治疗效果。因此,患者及家属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症状加剧或难以控制,应立即就医复诊。
近年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已成功为众多帕金森病患者实施深部脑电刺激手术,并通过术后全程的程控管理,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他们带来希望与光明。
(高新院区神经外科:赵丹丹、陈礼道)
下一篇:境外归来患疟疾 精湛技术护儿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