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脑功能监测让心脏骤停患者“不伤脑”
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其出现损伤及功能异常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极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不良预后。因此,预防继发性脑损伤在神经重症患者中至关重要。龙湾院区重症医学科深入开展无创多模态脑功能监测技术,有效呵护危重症患者的神经系统。
8月7日,龙湾院区急诊科收治了一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该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心梗、室颤病史。在发生心脏骤停后,患者第一时间得到了心肺复苏,120急救人员为其进行了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经过多轮心肺复苏、3次电除颤后,患者生命体征暂时平稳。到达龙湾院区急诊科后,值班医生李倬迅速判断病情,连接呼吸机,但患者再次出现室颤,李倬医生迅速给予电除颤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同时请重症医学科会诊。重症医学科耿研医生向患者家属详细告知了病情及治疗方案,并将患者紧急转入ICU进行进一步治疗。
ICU医护团队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了全面的治疗方案,包括基础的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抗心律失常、营养支持、稳定内环境、控制及预防并发症等。但此时患者并未脱离危险,通过认真梳理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及此次出现心脏骤停,且心肺复苏时间较长等情况,医生考虑到神经功能预后是否良好将严重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以及家庭经济负担。耿研医生立即启动了目标温度管理,予以冰毯冰帽物理降温,镇静、镇痛联合亚低温治疗,将患者核心温度维持在34-36℃,最大限度降低脑部氧耗,保护神经功能。同时,刘莹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多模态脑功能评估,包括视神经鞘直径监测,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等多维度、多方面对患者的脑功能持续监测,通过多模态脑功能动态评估,及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脱水药及治疗方案,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导航。经过精准管理及治疗,患者意识逐渐转清。
8月12日患者拔管撤呼吸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良好,可以与家人及医生护士交流,随后患者转入急诊病房,在家人的陪伴下继续进行系统治疗,于8月16日出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卢宁表示,科室常常收治一些神经重症患者,如颅脑外伤、脑卒中、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脓毒症性脑病、代谢性脑病、颅内感染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意识障碍患者。为降低此类患者脑损伤的风险,科室开展无创多模态脑功能监测技术,可实时监测大脑病理生理变化和评估大脑功能,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与治疗指导,有效提高神经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目前龙湾重症医学科可进行包括有创颅内压监测、视神经鞘直径监测、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脑氧监测、脑电监测等多种颅脑功能评估监测手段,医生通过多模态监测的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和解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及预后。
来源: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