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全国首批三维指导下心房颤动脉冲电场消融手术
4月28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南院区心血管内科在重庆地区率先开展房颤脉冲消融术,成为全国首批开展三维指导下心房颤动脉冲电场消融手术的医院,标志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保持射频导管消融和冷冻球囊消融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了脉冲电场新技术领域的又一次突破。此次房颤脉冲消融手术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殷跃辉教授、凌智瑜主任带领的电生理团队完成,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病例展示
病史简介:患者32岁男性,因“反复心悸”入院,既往多次完善心电图均提示心房颤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根据国内外指南,针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症状性持续性房颤,采用消融治疗以恢复窦性心律的指征明确。考虑到患者年龄轻,为最大限度避免手术风险,减少消融对食道、神经及传导系统的损伤,经凌智瑜主任及心内科电生理团队充分评估,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采用脉冲电场消融技术。
手术过程:手术为局部麻醉,在三维标测系统及极低剂量的X射线指导下进行。手术由凌智瑜主任、肖培林副教授、陈伟杰副主任医师和张波主治医师共同完成。凌智瑜主任首先进行了左房模型构建及基质标测,随后在三维标测系统配合下先后对双侧肺静脉、左房顶及上腔静脉等部位进行了脉冲消融,消融即刻即实现电位消失,20余分钟即高效的实现了双侧肺静脉、上腔静脉及左房顶部的电隔离及双向阻滞。
手术总时长约70分钟,患者全程清醒可耐受,体验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圆满结束。术后患者的心律恢复并维持了窦性心律。
凌智瑜主任在术后介绍:脉冲电场消融技术是通过高压脉冲电场能量,损伤病变心肌组织,从而阻断异常电位的传导,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该技术具有组织选择性,几乎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和食管,且采用非热能消融方式,减少高温或冷冻带来的周围组织损伤,基本不会引起肺静脉狭窄。其放电时间短,可以大幅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是治疗房颤的又一大利器。
殷跃辉教授谈到:目前脉冲消融导管相继在国内外均获得批准上市,为未来房颤治疗提供更多选择。本次房颤脉冲消融手术的成功,标志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已成功掌握该项新技术,希望该项新技术能够造福更多房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