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功开展颈7神经移位术 多学科联合助偏瘫患者患侧肢体重新动起来
神经的“移花接木”为脑卒中、颅脑损伤等中枢性偏瘫患者带来新希望
通过一个创伤非常小的手术,将健康一侧的颈7神经移位至瘫痪侧的颈7神经,使偏瘫上肢与健康大脑半球连接,让健康大脑半球同时控制两条手臂,进而让瘫痪的上肢重新动起来,这就是颈7神经移位术的原理。日前,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五病房主任郭冕教授团队成功为偏瘫患者完成此项技术,术后康复科负责人王彦龙副教授团队为其制定科学的康复方案,患者左臂痉挛状态和运动幅度得到明显改善。
一年前,36岁的陈女士(化姓)在家陪同孩子玩耍时突发脑出血,家人紧急送其来到哈医大二院,郭冕教授为其进行急诊手术,挽救了生命。出院后,陈女士开始了漫长的康复治疗,她在多家医院进行了康复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康复治疗一年多后,左侧肢体仍然僵硬,手腕及手指痉挛屈曲无法伸直,生活不能自理。为了寻求更好的肢体功能恢复,陈女士再一次找到了郭冕教授。经团队详细评估,认为陈女士是中枢痉挛性偏瘫,目前处于康复平台期,左上肢痉挛状态,适合健侧颈7神经移位手术。
郭冕教授介绍,中枢性偏瘫,一般是由于脑卒中和颅脑损伤等疾病导致一侧大脑半球损伤,进而造成对侧肢体偏瘫,是最常见、危害最广泛的后遗症,其功能往往很难康复,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无法生活自理。此类患者往往通过药物、理疗等方式进行康复治疗,一般效果都微乎其微。“颈7神经移位术”的出现,开创了治疗“中枢性瘫”的新天地,为其康复带来可能。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郭冕教授团队为其进行了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顺利将健侧颈7神经成功移位到患侧,并进行神经吻合,使瘫痪上肢和健侧大脑相连。在周围神经左右换位后,健侧大脑“一拖二”地支配双侧肢体,通过跨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重组,实现了对患肢的独立控制,从而改善患侧肢体功能和痉挛状态。
郭冕教授介绍,颈7神经最大的特点就是“位于中央,博而不专”,虽然参与桡、正中、尺、肌皮、胸背和胸长等诸多神经,但并不起主导地位,所以正常情况下切断颈7神经后,会出现健侧上肢乏力,麻木不适的现象,通过机体的代偿及康复锻炼,术后1~2个月肌力可完全恢复至术前,麻木症状可显著缓解或消失,因此,切断健侧颈7神经对人体是不会产生长远影响的。中枢痉挛性偏瘫患者能够配合正规的康复训练,没有麻醉禁忌症,均可以实施这个手术,大多数患者通过这一手术及后期康复锻炼,能够实现生活自理。
术后十天,陈女士转入康复科进行治疗。王彦龙副教授团队医师,护士及治疗师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Brunnstrom分级:左上肢-左手-左下肢:III-III-III级,左手呈钩状抓握,手指屈肌肌张力2级,不能主动伸指),为其进行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家庭作业指导、经颅磁刺激、及心理疏导等康复治疗,两周后陈女士手部肌张力明显减小,手指屈肌肌张力1级,左手无名指,小指可主动伸展,患者可在1人辅助下步行50m。后续将继续康复治疗,定期评估功能恢复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王彦龙副教授介绍,哈医大二院康复科是以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等)和运动系统疾病(如各种骨折,关节术后粘连,骨性关节病,颈、腰间盘突出症等)为主的综合性康复医疗科室,应用现代康复理念及先进的仪器进行康复治疗工作,能够有效的改善和恢复患者各种功能障碍,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
哈医大二院副院长王广志表示,此病例通过多学科联合治疗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中枢性偏瘫患者带来了新希望。“颈7神经移位术”作为中国原创技术,对医生的手术水平有较高要求,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始终聚焦前沿技术,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造福了众多患者。哈医大二院康复科以处理重症康复为主,包括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尽早实现肠道恢复、肢体功能恢复等。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保证。未来,医院将进一步加强新技术的开展、加强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强人才的培养、以及加强多学科合作等工作。进而提高医疗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日,为疑难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加优质诊疗服务,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专家提醒,脑梗死和脑出血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国家卫健委2021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卒中患病总人数超过2800万,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带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我国多达1700多万。值得警惕的是,在我国卒中不仅死亡率逐年上升,发病也在趋于年轻化,4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已经超过总发病率的10%。为此,年轻人一定也要定期体检和监测血压,及早发现问题。若患上高血压,要及时就诊、及早服药、规律服药,即使遗留偏瘫后遗症,也不要灰心,可以到正规医院就诊咨询,看看能否通过手术恢复部分肢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