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肺”消失!中西医结合成功救治新冠重症患者
12月中旬以来,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日接诊量暴涨3倍,入院患者危重症和重症率达25%左右。为应对新冠感染重症高峰,全院一盘棋,全力打通患者入院绿色通道,应收尽收,将患者分为急危症、重症等3个梯次,分别收入相应的病房,急危症收治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对于基础疾病重的患者,医院充分发挥各专科救治优势,集中专业力量全力救治。医院成立由福建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临床专家组副组长赖国祥教授为组长的新冠感染救治专家组,每日呼吸科专家全院巡诊,每日全院病历讨论,全员培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所有危重症患者均中医介入治疗,一人一方,中西医结合,尽最大努力降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转重症率和死亡率。
重症病例一
1月5日,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下,83岁的陈奶奶终于顺利出院,这给病房的其他众多患者更多信心战胜新冠肺炎。
患有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股骨头置换术后、心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的陈奶奶,不知道在一周内挺过了多少生死关。
12月26日,陈奶奶出现发热症状,伴有咳嗽咳痰,在家中服用退烧药后体温下降,第二天开始出现了呼吸困难,但症状较轻,又因吃药及时,没有再次发烧,陈奶奶及家属松了一口气,以为病情好转了。谁知两天后,陈奶奶昏迷在家中,家属紧急拨打120,送至省二院院急诊科。经检查,陈奶奶鼻导管给氧下血氧饱和度只有66%,肺部CT显示:双肺多发炎症,考虑病毒性肺炎。急诊科立刻给予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谁知血压迅速下降到77/45mmHg,随即升压,并加强抗感染治疗。
12月30日,陈奶奶从急诊转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救治,由王春娥主任医师团队负责治疗,结合陈奶奶新冠病毒核酸阳性、CT示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
根据最新版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及福建省新冠病毒中医诊疗共识,予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
西医上,团队予呼吸机治疗、抗病毒、糖皮质激素、抗凝、俯卧位通气、气管镜肺泡灌洗、加强营养、呼吸康复等治疗;中医上,重症、危重症“一人一方”,予清肺排毒汤加减。又经过2天的精心抢救治疗,陈奶奶的病情迅速好转,拔除气管插管,改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1月3日,气喘、咳嗽、咳痰明显改善,改用鼻导管吸氧。
1月5日,肺部CT显示“白肺”大部分已经消失,空气状态下,血氧饱和度93%,陈奶奶终于办理出院。
重症病例二
12月24日,平素身体不错的李伯伯出现咳嗽、咳痰,没有发烧,“以为只是普通感冒”,于是自服止咳化痰药后就没有再重视。
12月28日李伯伯出现畏冷,稍气喘,但因为没有发烧,他也没有多想。
12月31日,家属发现李伯伯情况不对,气喘明显,送往二院急诊科,经查血氧饱和度只有80%,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炎症、病毒性肺炎,转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救治,由陈志斌主任医师团队接诊治疗,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
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一人一方”。
陈志斌团队对李伯伯予以高流量氧疗仪治疗、抗病毒、糖皮质激素、抗凝、俯卧位通气等治疗,中药予定喘汤、竹叶石膏汤等,李伯伯的病情迅速好转。
1月4日,气喘、咳嗽、咳痰明显改善,改用鼻导管吸氧。
1月9日,肺部CT显示“白肺”大部分已经消失,空气状态下,血氧饱和度97%,李伯伯康复出院。
两例新冠感染危重症老人的康复出院是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应对新冠感染重症高峰系列举措科学有效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危急重症救治体系及中医特色救治方案下高效的新冠病毒感染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
中医学认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中医学“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主要病位在肺卫,亦可累及脾、胃等多个脏器。病程中可出现疫毒之邪夹风、寒、暑、湿、热、燥、瘀等病机变化。
针对本次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临床表现及中医证型,省二院第一时间参照国家和福建省相关方案制定了中西医共治理念,强调要加强感染者基础疾病相关指标监测,并针对基础疾病给予相应治疗。另外,治疗方案提倡实行早防、早诊、早治,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进行辨证论治,每人一方,配合针灸等治疗,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全面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