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从心?注意这些信号,保护生命“发动机”!
“我平常身体挺好的,血糖、血压、血脂都不高,怎么就心衰了呢?”
“心衰有哪些症状?有什么办法可以不让心衰加重或复发吗?”
“听说心衰没有办法根治,是真的吗?”
“得了心衰还能运动吗?日常生活要注意什么?”
……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困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心内一科主任廖新学教授表示,心衰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只要遵从医嘱积极监测血压、心率、体重等指标,做好自我管理,接受正规治疗,控制原发病和合并症,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能有效控制心衰,拥抱健康“心”人生!
心衰预后差反复住院风险高
心衰,即心力衰竭,主要是因为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出现问题,导致心排出量降低,心脏泵出到组织器官中的血液减少,同时组织器官中的血液又不能及时回流到心脏中,造成肺循环淤血和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器官灌注不足。
简单来说,可以把心脏想象成一个水泵,一个带马达的水泵,如果“发动机”出了问题,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泵血困难,那全身血管涉及的组织器官和功能就会出现问题。
廖新学教授介绍,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最后结局,也被业界称为21世纪心血管疾病领域攻克的“最后战场”。
患者常常合并多种疾病。心衰患者再住院比例高,40%心衰患者一年内住院超过3次,30%以上的心衰患者会在出院后3个月内因心衰加重事件再次住院。哪怕患者住院症状缓解了,出院以后仍然面临非常高的心血管死亡风险。
而且心衰病人反复心衰加重、反复住院,易表现为胸闷、气急、脚肿等症状,生活质量极差。
随着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数量日益增加,我国心力衰竭(心衰)流行病学调查的最新结果显示,在我国心衰患者的数量已超过1300万,且以每年新发约300万增长。我国心衰成人患病率高达1.3%,也就是说,每100人中可有1-2人患病。
出现这些症状高度警惕心衰
为什么会发生心衰?
廖新学教授介绍,许多疾病或因素可以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改变,从而引发心衰。
引起心衰的病因主要为心肌损害、负荷过重、严重心律失常等。其中心肌损害的首位原因是冠心病,其次是心肌病、心肌炎和心肌代谢障碍;负荷过重包括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病、先心病、全身血流量增加等。
另外,心衰加重诱因包括: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劳累或激动;容量过多;治疗不当(如不恰当使用洋地黄);心脏病变加重;合并症等。
如何早期发现心衰?
廖新学教授介绍,出现以下这些症状就要高度警惕了:
1.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静息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心衰的典型症状之一,若是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如果夜间睡觉必须用高枕头才能睡觉的人,平躺时出现气喘或者咳嗽,经常被憋醒,需要起来喘息几分钟才能得到缓解,就要及时排查心衰。
2.容易疲倦,运动耐量降低。
3.心动过速:多表现为心慌、心悸、头晕等。
4.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起初多表现为双侧踝部的水肿,但随着症状加重,水肿可逐渐向上蔓延,严重者可累及胸腹部,甚至出现腹水、胸水。
5.咳嗽、咳痰、咯血:表现为咳白色泡沫样痰,严重肺淤血时痰中夹有血丝呈现为粉红色,合并肺部感染时多为黄色,肺部有湿啰音等。
6.小便量减少,但夜尿增多。
7.全身乏力,进食后腹胀,食欲减退。
怀疑自己或家人得了心衰,
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廖新学教授介绍,心衰需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才能做出诊断。原有的心脏疾病是主要的诊断依据,症状和体征是早期发现心衰的关键,辅助检查是诊断心衰的必要手段。
一般来说,心衰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以及抽血检查,比如查血BNP,NT-proBNP,肌钙蛋白等指标。
治疗:新机制药物
助力心衰多通路联合治疗
心衰一旦确诊应尽早治疗,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延缓心衰的进展,缓解患者的症状。
“心衰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心衰加重,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廖新学教授介绍,主要包括两点:
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诱因,这是心衰治疗的基石。
冠心病或冠心病高危人群,必须使用抗血小板、降脂治疗等药物。
高血压患者要控制好血压,一般情况下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合并冠心病或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比如糖尿病、高血脂等,血压需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糖尿病患者应逐渐、适度控制血糖,目标应个体化,一般糖化血红蛋白<7%。
房颤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射频消融)维持正常心脏节律;对于合并快速心室率的,应将心率控制在80次/分以下;合适的病人需抗凝治疗。
血脂异常的患者根据心血管危险程度不同,将血脂控制在不同的目标值以下,具体可咨询医生。
患有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必要时手术治疗。
其次,药物治疗是治疗心衰最基础、最常用的方法,药物治疗仍是大多数慢性心衰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尽管目前已有指南指导下的优化药物治疗,但患者预后并不理想,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超过30%的心衰患者出院3个月内再次住院,5年死亡率高达50%,甚至高于某些常见肿瘤,如膀胱癌、前列腺癌等,给患者、患者家庭和社会都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廖新学教授指出,心衰患者多数伴有合并疾病,治疗复杂,加之目前常用的心衰治疗药物可能会引起血压下降、高钾血症、肾功能恶化等不良反应,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也使得患者的依从性下降。
需要强调的是,心衰患者应终身服药,切记不可随意停药,任何不遵医嘱服药的行为都极大可能导致疾病控制不佳、心衰反复发作,影响预后。
日常避免劳累
可选择舒缓的有氧运动
心衰患者日常生活应该注意什么?还能运动锻炼吗?以下这些注意事项请收好:
1.注意规律休息,避免劳累、情绪激动,避免受凉感染,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加重心功能负担。
2.规律服用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及尿酸的药物,规律服用治疗心衰的药物。每天监测血压,避免血压、血糖过大波动,血压波动过大可能会诱发心衰。
3.可以固定时间测量体重,观察自己是否有水肿,了解液体储留情况。
4.心衰患者需定期到门诊进行随访复查是非常重要的,监测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水平以及肾功能、电解质情况。
5.适量运动,可以选择一些舒缓的有氧运动,如慢步走、骑自行车、做健身操、打太极拳等,一定要避免剧烈的对抗性运动,如篮球、足球等。
6.合理膳食,饮食清淡,不要吃太咸、太油腻的食物,控制好体重,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总的来说,平常一定要注意有效的治疗和调理,避免劳累,避免活动量太大,以免增加心脏负荷,导致病情加重,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样才有利于患者的长期身体健康。”廖新学教授说。
廖新学
医疗专长:
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与科研工作32年,研究方向为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科研基金14项,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90篇,其中高水平论文39篇;主编《高血压基础与临床》、《妊娠期安全用药查询手册》,主译《高血压临床实用指导》,主审《心电图轻松读》,副主编《心血管疾病规范化与个体化治疗》、《内科症状鉴别诊断》。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张青梅
终审:彭福祥
下一篇:体检报告异常?多学科专家来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