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技术】外科拆弹 麻醉护航——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成功救治一名嗜铬细胞瘤患者
“当时医生告知我这个病手术风险很大,我虽然害怕但是依然选择他们,因为在住院期间他们给我非常细心和专业的照顾,值得信赖。这场手术让我感受到人生梦幻。”
身患嗜铬细胞瘤的钟先生(化名),在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成功闯过麻醉手术难关后感叹地说,今后更加珍惜生命。
近日,钟先生感到自己血压高难以控制,于是到三水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让他意想不到的是,通过抽血和CT等检查,发现他肾上腺有个肿瘤,被诊断为“嗜铬细胞瘤”。这个噩耗如晴天霹雳,让他差点喘不过气,幸好得到医护人员及时劝告和安慰。
泌尿外科副主任林伟广主任医师表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常伴有头痛、心悸、大汗或者顽固性高血压等症状,病情得不到控制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造成心力衰竭、脑出血、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相当于一个“体内的定时炸弹”。一旦发现异常需要进行积极治疗,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是最佳手术方式,区人民医院能够成熟开展该手术。经病情告知,钟先生决定住院手术治疗。
“手术的难点在于围术期安全管理,这对麻醉科来说是一场巨大的挑战”,麻醉科盛恒炜主任说,但是他带领麻醉团队毅然接受这个挑战。
嗜铬细胞瘤对于麻醉医生而言,往往预示着危险讯号,它是一种围术期死亡率较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嗜铬细胞瘤患者血液循环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儿茶酚胺水平明显升高,对手术麻醉的影响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表现为术中高血压危象、心律失常等。
术中诸如碰触嗜铬细胞瘤等操作均容易造成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一过性增高,而切除后短时间内又显著下降,同时血糖也随着儿茶酚胺的波动而出现过高或过低现象,影响内环境的稳定,因此做好此类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而言至关重要。
盛恒炜带着麻醉团队迎难而上,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首先,做好术前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尤为重要,理想的准备死亡率低于3%,准备不良死亡率24-35%,可预见的嗜铬细胞瘤患者通常有消瘦、高代谢的特征,且患者可自述无明显诱因的心悸或心前区不适感,术前检查近60%患者有糖耐量异常,血压波动极大且控制效果不佳。早在术前一周,盛恒炜指导患者服用α受体拮抗剂酚苄明控制血压、术前24h内血压的上限值应在160/90mmHg,体位性低血压的下限值应在80/45mmHg,必须控制室性早搏的次数在5次/min以内,同时不允许出现S-T段和T波改变。盛恒炜还指导钟先生生活作息规律并鼓励他一起战胜病魔。
其次,完善相关监测。除了常规监测和有创动静穿刺后,Cnap心排血量监测系统是手术麻醉中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有效工具,优势在于无创、安全、简便、准确地测定心排血量,及时直观的测定心功能。BIS麻醉深度监测,让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患者更安全。
术中难度最大的一步,就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为防止经口直视喉镜下气管内插管引起的血压和心率的波动,保证足够的麻醉深度进行气管内插管操作,防止心率过快和高血压的发生,麻醉医师需要密切关注手术进展。一方面,在手术切除肿瘤之前,麻醉医生要保证患者有足够的全身血容量,及时减少和停止使用具有降低血压的药物;通过与手术医生密切交流,在肿瘤切除前静脉输入大量液体治疗,防止肿瘤切除后的低血压;同时准备好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备用,维持血压的稳定和术中应维持酸碱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另一方面,手术探查切除肿瘤时,麻醉医生要密切观察循环波动,及时处理,通过加深麻醉和使用短效降压药和降心率药防治高血压危象或心动过速。
1月9日,在麻醉科通力合作下,泌尿外科医生团队为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手术成功、术中无发生血流动力学较大的波动。经过康复护理治疗,近日钟先生已出院。
“麻醉医师作为手术的信号灯,在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间会面临重大挑战,只有做好一切可能会发生的预案才能赢得这场手术。”盛恒炜深有感触地说。
来源:麻醉科刘红梅、宣教科林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