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在一线”系列报道②丨“战”在一起 守住生命“底线”——记铁医重症医学科团队
清廉医院•清风廉语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
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编者按】近段时间,新冠病毒感染者数量激增,医院各科室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们作为严守生命“底线”的“守门人”,用实际行动为患者及家属带去生的希望。本期我们实地走访柳铁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了解这些生命“守门人”的工作。
01
“轻症”不下火线努力坚守岗位
1月4日中午,刚做完全院巡查的柳州铁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曾广志回到科室,手机不时响起,尽管已经连轴转了一夜,但他仍然十分耐心地听完电话那头的描述,然后快速准确地做出回应,同时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患者的病床。
在病房里可以看到,医护人员全副武装,挨个查看病人状态及机器仪表,然后将相关数据一五一十记录在册。而另一边的休息区里,几名医护人员正在大口大口扒饭,时不时关注微信群里的信息。其中一名护士说,这都是“忙里偷闲”抽空填饱肚子,有时候也就三五分钟解决一餐马上回岗,有时候甚至吃饭上厕所都没时间。
曾广志说,科室医护人员有90%以上都感染过了,因为科室的特殊性,不少医护人员都是轻症后立即上岗、非必要不请假。他说,病毒并不会因为我们是医护人员就“差别对待”:发烧、全身疼痛、“刀片嗓”、咳嗽流涕,这些普通人居家休息都觉得难以忍受的症状,医护人员们通通没能逃过。虽然情况复杂又艰难,但大家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对危重患者应收尽收,能上岗绝不请假。
02
加大重症救治患者趋于稳定
目前在ICU的危重症新冠病毒感染者,绝大部分有呼吸窘迫的表现,比如气喘、呼吸频率快、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下降等等,一般刚感染不明显,但发病一周左右就会出现,特别是一些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或年事已高的老年人或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出现的概率较高。
2022年12月23日晚8时许,ICU接到的一名60岁体重达200斤的“白肺”危重症老人。“当时患者氧饱和度很差,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我们立即帮病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氧合改善不理想,需要调整成俯卧位通气,但老人体型庞大,要想翻身很不容易,我们找了差不多10个医护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成功翻转成俯卧位。”曾广志说,当时尽管尝试了俯卧位通气、肺复张,但老人血氧饱和度一直上不来,于是与家属沟通决定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核心部分是膜肺(人工肺)和血泵(人工心脏),可以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为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听完医生的讲解,家属给予了医护人员充分的支持和信任,同意专家组提出的抢救方案。当晚10时许,老人成功上了ECMO,目前老人生命体征稳定,不久就能撤除机器。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让医护人员们感到欣慰的是,多数重症患者经过及时救治情况趋于稳定。
03
新增科室床位缓解救治压力
为确保危急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医院目前已新增40张重症医学科病床,并从其他普通科室调集医护人员进行ICU工作培训,充实危急重症患者救治力量。
经过这一波新冠病毒感染高峰,科室医护人员再次顶住压力,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救治方案和救治流程都经受住了实战考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救治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医院领导积极组织全院会诊,各科室支援,救治压力也得到有效缓解。
在连轴转了近半个月时间后,曾广志和同事们也终于长舒一口气。这让他想起了2020年1月的那句曾温暖无数国人的话:“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END—
文图|陈志琦张自然蓝超君(南国今报)
编辑|熊晨晨
科室核稿|曾广志
责任编辑|史雅男
审核发布|马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