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纪实 | 加快收治 力保重症 全线扎实守牢生命防线
为满足近期患者就医看诊的需求,应对目前的就诊高峰,我院多措并举,动员全院力量救治患者,全力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
面对错综复杂、极其严峻的形势,院党委统一部署、协调指挥。院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时调整医院疫情防控政策,成立领导班子成员急诊值班制,统一调配全院医疗资源,加强急诊医疗调度,畅通患者就诊流程。同时强化急危重症治疗能力,做到重症核酸阳性患者集中收治,亚重症核酸阳性患者相对集中收治,完成床位设置和人员重症能力培训。畅通急危重症患者收治通道,把收治急危重症患者入院作为第一要务,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强化提升患者转运效率,提高床位使用率,统筹组织全院急危重症救治资源,保证新冠患者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治疗。
急诊科:
没有硝烟胜似硝烟
急诊,是一个与新冠病毒真正短兵相接的地方。连日来,急诊科患者数量逐日递增,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重症比例大幅提高,其中大部分是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救治量和救治难度迅速上升,急诊正面临着“战斗性减员”与“攀升的就诊量”。
据急诊科负责人欧阳艳红介绍,急诊科每日抢救量骤增,急诊科每日接诊患者陡增至近500人,平均每天抢救近150人次,日均收治70余人,比平常多出一倍以上。“急诊科三分之二以上的医护人员也阳了,我们也在积极调整人手,增加急危重症收治能力,还有全院护理团队的支援,只为保证急危重症患者救治通道畅通。”
近期急诊一线常态
欧阳艳红表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急诊的许多年轻医护在关键时刻不退缩、不畏惧,反而前赴后继,挺身而出,即使身患感染,心中仍挂念科室事务。
“主任,今天我值班,如果人手不够,我还能继续上班!”刚查出核酸阳性的副主任医师王波主动要求继续值守。
“我没有症状了,我可以申请返岗吗?”看到科室里人员陆续变阳,不放心的主治医师王琳希望重返岗位。
“我身体好多了,看到急诊绿区病人非常多,我想早点回来。”即使是急诊届的“大咖”宋维主任“阳康”后,也要求为自己增加1-2个急诊班次。
急诊科副护士长蔡少青的手机微信铃声也没停过:一个个“阳康”护士都要求要尽早返岗。
“90多人的急诊护理队伍,如今近60人都阳了。”蔡少青向记者介绍,这段时间以来急诊黄区都是满床,且都是需要插管、上呼吸机的重病人,红区抢救室已超负荷运转,就连绿区也挤满了患者。“外面的救护车都是四五辆同时来,刚转出1个病人,又送来2个。”
急诊黄区满床收治
蔡少青表示,护理的A班一般是从早上8点到上到下午4点,P班从下午4点上到凌晨12点。但如今要比平常多干几个小时才能下班。“她们穿上防护服,不吃不喝,要连续上10多个小时的班才能吃上晚饭。”由于人手实在不足,曾艳、蔡少青和杨露等几位护士长也主动放弃休假,亲自顶班。穿着防护服上了近10个小时的班后,蔡少青感到“脚痛到走不了路”、“背全麻了”。
即使如此忙碌,即使如此危险,依然没有一个人有抱怨,没有人打退堂鼓,有的患阳医护甚至在退烧后就申请返岗。
还在休假的罗海洋主动放弃难得的公休,要求提前上岗;仍在低烧、“水泥封鼻”的王红吉、邓小慧直呼“我们准备好了,有需要叫我”;发烧38°的陈玉祥自己买来抗原,检测是阴性后要求排班……每一幕都让蔡少青不禁动容,令其心疼。“她们都很不容易,甚至阳了都觉得愧疚,觉得自己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团结一心,咬牙坚持
随着新冠阳性病人逐渐增多,为全力保证新冠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3个病区陆续被划为亚重症核酸阳性患者病区。“每天都有急诊来的阳性病人,最多的时候一天收了14个,工作压力非常大。”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区副护士长丁丽丽告诉记者,最近该科战斗减员情况非常明显,全科近百名医护人员几乎倒了一半,“原本一个病区有20多个护士,如今只剩下7个,还好后续有护理部紧急协调力量增援。”
吴海洪主任和许文亚为病人做经鼻气管插管
据丁丽丽介绍,该科被设为阳性隔离病区后,医护人员工作量陡增,心理压力剧增,甚至有不少医护人员纷纷“中招”。但该科全体医护人员充分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团结一心、克服困难,长期坚持在病区内闭环工作,精准施治,有条不紊。
病房内一直穿梭不停的主治医师郑亚妹在一次收治病人过程中不慎成为了“密接”,但由于科室人手紧张,病人数量庞大,郑亚妹一直坚守岗位,救治重症患者。即使出现了咽喉不适的症状,但核酸为阴,她也一直坚持靠药物来缓解。直到有一天她的核酸呈阳性,担心传染给家人,她自费住了七天的酒店,高烧持续了6天,后来因肺炎不得不住院治疗。“病人情况危重,我必须先把病人处理好才能安心。”
内科ICU被划为阳性重症患者收治区后,当天就转来了7个新冠重症患者。当晚值班的护士突然发烧,身体不适,刚结束一天繁忙工作的胡晶晶副护士长又重新回到科室,为同事顶班至凌晨一点。
主治医师许文亚在发现自己核酸阳性后,本可以马上回家休息,但看到科室人手紧张,他选择坚持值完班才走。主管护理师陈丽瑾一人顶两岗,最多的时候一天收了十几个阳性病人,为了不让同事太辛苦,她从早上8点一直忙碌到夜里11点。规培医生王文扬看到有新收治的病人或是病人病情变化,无论是不是自己的病人,他都第一时间冲上前帮忙处理病人。发现家人变阳后,他仍坚持继续奋战。护理师高芳蝶每日做好环境消杀,煮好姜茶,领物资、分物资,切实扛起了科室后勤保障的担当,让人直呼“暖心”。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抢救病人
“我们科的医护团队非常团结,凝聚力非常强大。有人倒下了,其他人就立刻接替,同时承担几份工作。”丁丽丽表示,科室团结协作的精神令人动容,没听到怨言,没看到请假,每个人都在为科室、为集体默默奉献,咬牙坚持着。
重症医学科:
全力支援救治院士
重症救治,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除了要保证本院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重症医学科还需派遣经验丰富的重症医护人员支援发热门诊,支援琼海、屯昌、海口等医疗驻点。数十人的医护团队也阳了近一半,剩下的人仍在咬牙支撑。据重症医学科负责人谢晓红介绍,以往一个医生只需负责1至2个病人,如今需要负责4至5个左右危重症病人,就连她自己都已做好值二线班的准备。
管向东教授查房
在收治的新冠重症患者中,一位81岁的危重型患者牵动人心。患者是社科院的院士,在感染新冠的同时,他仍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病情非常危重。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对此高度重视,组织全省专家全力救治,还专程邀请了素有抗击新冠疫情“重症八仙”之称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ICU主任管向东教授亲自到我院为这位院士进行会诊、查房、制定治疗方案,指导抢救。
管向东教授指导会诊
我院也特别成立了多学科MDT救治小组,成立专门的医疗护理团队,日夜守护在院士身旁,严密观察,研判病情。经过管向东教授的悉心指导以及我院多学科MDT的综合救治、中医中药的扶正治疗,目前该院士病情已趋于稳定,在进一步观察中。
上下同心,联手抗疫。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波医疗大考,海南省人民医院坚持全院一盘棋,从医院领导班子到职工,从党员到群众,从门诊到病房,不断调整优化诊疗流程,整合统筹医疗资源。全院上下团结一心,咬紧牙关、奋战一线,以百折不挠的意志与病毒较量,以有限的人力物力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诊疗需求和生命安全,划破疫情的寒冬时刻,迎接胜利新曙光。
撰文/林新宇
审核/冯琼
责编/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