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 | 儿童天灸 , “灸”是与众不同
中医学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重于治的思想,后世医家基于此观点进行不断的钻研、总结、阐发,创新和发展了以“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为核心内涵的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天灸则是传统有效的中医“治未病”方法之一,属于现在的“穴位敷贴疗法”,因其根据《内经》“春夏养阳”原则,特取每年初、中、末伏第一天进行治疗,又称三伏天灸。
三伏天时令顺应了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通过给予温阳散寒药物贴敷于相应穴位,行气活血、舒筋通络,调整人体脏腑的功能,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疾病预防、养性延命的目的。
儿童脏腑娇嫩,行气未充,适应外界环境、抵御外邪入侵及其它各种病因的能力较成人低下,易于感受外邪及为饮食、药物等所伤,较成人容易发病。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柳东院区)中西医结合儿科,秉承传统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对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特制儿童专属“三伏贴”,通过辨病辨证个体化选穴,调整小儿脏腑功能,达到防病保健、强身健体之功。
适合天灸的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儿童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
3、其它:体质弱、预防保健、汗症、过敏体质等。
常用穴位与功能
大椎穴:益气壮阳,解表通阳
天突穴:理气化痰,清咽开音
定喘穴: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肺腧穴:调补肺气,补虚清热
脾俞穴:健脾化湿,健脾和胃
关元穴:培补元气、调理下焦
神阙穴:回阳固脱、健运脾胃
足三里穴:健脾和胃,扶正培元
三阴交穴:健脾理血,益肾平肝
2021年天灸时间表
前伏加强一
6月21日~6月30日
前伏加强二
7月1日~7月10日
初伏
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
7月21日~7月31日
中伏加强
8月1日~8月10日
末伏
8月11日~8月20日
末伏加强
8月21日~8月31日
注:连续足疗程的三伏贴治疗方可起到对儿童疾病的治疗及防病保健的效果。
贴敷地点: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柳东院区)4号楼8楼中西医结合儿科病区(柳州市鱼峰区博园大道50号)
预约电话:2205308
儿童三伏贴注意事项
1.有严重皮肤过敏、皮肤破损、极易过敏体质、对天灸药物或胶布过敏者,禁用天灸治疗。
2.儿童时间一般以1530分钟为宜,部分可酌减,2岁以下的婴儿应慎行天灸;所有患者贴药时间均以皮肤所能感受和耐受的灼热感为度,注意避免灼伤皮肤。
3.天灸药物中含有较强的刺激性药物,药物药性偏温,故发热,体温超过38℃的患者不宜天灸。
4.天灸期间应注意饮食控制,清淡饮食,不宜嗜吃生冷,以防损伤正气影响疗效,不宜食用“发物”,如鸡、鸭、烧鹅、牛肉、虾、蟹、海产品、花生、韭菜、芋头等。
科室简介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柳东院区)中西医结合儿科病区是一个以中西医结合诊疗为特色的儿童专科科室,目前开展了多种中医疗法,效果显著,深受家长称赞。目前有中药汤剂/颗粒剂、中医体质辨识、穴位贴敷、揿针、中药热奄包、耳穴压豆/耳针、小儿推拿、放血疗法、挑疳积、艾灸疗法、中药外洗、拔罐疗法等一系列的疗法。
1、中药汤剂/颗粒剂:
现有草药汤剂及中药颗粒剂2种剂型,经科室不断的改良配方及纠正口味,已被越来越多患儿所接受,显著的疗效亦获得许多的家长认可。其适应症广泛,经过辩证,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消化不良、肾炎等多种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
2.中医体质辨识:
体质,就是机体因为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的盛衰偏颇而形成的素质特征。身体的素质特征是复杂的,但根据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状态以及邪气的有无,可以分为正常体质与异常体质两大类。中西医结合儿科根据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对小儿采取个体化的诊疗方案进行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
3.穴位贴敷:
是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贴敷到人体穴位或特殊部位,通过刺激作用于病变部位,激发经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小儿皮肤娇嫩,经皮外用药物不仅可以使药物直达病所,且安全、副作用小。
4.揿针:
针灸是中医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其安全、有效、简便、副作用小的优点已经获得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可。揿针为改良的针灸针具,采用极细的微针刺入皮下穴位,调整经络气血,其操作方便,且疼痛感大大减小,儿童接受度广泛,现已成为中西医结合儿科开展最广泛的中医外治法之一。
5.中药热奄包:
将特殊中药配方制成小颗粒,借助粗盐的温热作用,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到达体内,对急慢性腹泻、肠痉挛性腹痛、消化不良、肺炎迁延不愈等多种疾病疗效显著。
6.耳穴压豆/耳针: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十二经络都与耳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耳廓的相应区域便会出现一定的反应点,对耳廓上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可调整脏腑功能,达到驱邪治病、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功效。
7.小儿推拿:
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法操作以求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的防病治病方法。
8.放血疗法:
中医的放血疗法是以针刺某些穴位或体表小静脉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疗方法。常用于发热、中暑、头痛、咽喉肿痛、疔疮、腰痛等。
9.挑疳积:
挑破皮层取出皮下脂肪,用以治疗小儿疳积(包括虫积)的一种外治方法。本疗法用于小儿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
10艾灸疗法:
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11.中药外洗:
邪在腠理,可通过解表发汗的方法祛除病邪,中药外洗经辩证组方选药,对儿童外感初期、肺炎初期、手足口病初期、幼儿急疹初期等多种疾病的早期治疗,有着显著确切的疗效。
12.拔罐疗法:
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形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经通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