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系列科普(五):难缠的蚁爬感
李大爷患2型糖尿病10年,近1年来出现双手、双足末端的疼痛,虽然疼痛不算很剧烈,但总是感觉很不舒服,给李大爷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李大爷一直无法清晰描述这种疼痛的感觉,直到住院治疗期间和病友们聊起天,发现有不少病友也有类似的症状。几番交流下来,一致认为这种异样的疼痛感就像蚂蚁爬在手足,时不时进行叮咬一样。李大爷经历的这种症状,其实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表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称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istalsymmetricpolyneuropathy,DSPN),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种类型,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最开始是下肢远端受影响,逐渐向上发展,形成典型的“袜套样”和“手套样”感觉,通常是对称性和多发性。表现为疼痛和感觉异常,可以是灼痛、电击样痛和锐痛、酸痛、瘙痒等。一旦累及大神经纤维,则有可能导致麻木以及位置觉异常,如果没有及时识别且未采取预防性的足部护理措施,则患者有足部烫伤、刺伤的危险。一般来说,有典型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患者诊断相对容易,症状不明显者需要通过体格检查或神经电生理检查作出诊断。
DSPN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其诊断标准为:(1)具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2)在确诊糖尿病时或确诊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3)出现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如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下列5项检查(踝反射、振动觉、压力觉、温度觉、针刺痛觉)任意1项异常;若无临床症状,则5项检查任意2项异常也可诊断;(4)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神经病变,包括具有神经毒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维生素B12缺乏、颈腰椎疾病(压迫、狭窄、退行性变)、脑梗死、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神经病变、遗传性神经病变和血管炎、感染(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可以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表现不典型,一旦进展,则危害巨大,且治疗手段有限。目前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营养神经(甲钴胺)、抗氧化应激(α‐硫辛酸)、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依帕司他)、改善微循环(贝前列素钠片)。生活中要注意减轻足部压力、预防跌倒、心理治疗,必要时考虑用度洛西汀、普瑞巴林或加巴喷丁以改善神经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都应积极控制血糖以预防或延缓DSPN的发生和发展。对于病程较长、病情较晚、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T2DM患者,应制定综合管理(包括控糖、降压、调脂、抗板、控制体重)的血糖控制目标。在糖尿病前期、代谢综合征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生活方式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预防DSPN的发生。
参考文献:
【1】202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
【3】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指南2022
撰稿|陈朝琴(内分泌代谢科)
审核|李文霞(内分泌代谢科)
责编|廖理英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