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 广医肿瘤医院内科团队研究报道负载siCDK7的靶向性纳米金药物用于肺癌的治疗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郑燕芳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论文“AniRGD-conjugatedphotothermaltherapy-responsivegoldnanoparticlesystemcarryingsiCDK7inducesnecroptosisandimmunotherapeuticresponsesinlungadenocarcinoma”,发表于国际生物工程与转化医学Top期刊Bioengineering&TranslationalMedicine(中科院一区,IF:10.684),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肿瘤大内科主任郑燕芳教授,暨南大学郭瑞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内科五区蔡睿博士,王萌硕士、内科三区刘美媛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该论文研究了新型肿瘤靶向肽iRGD偶联的纳金米粒子(AuNP)体系,携带抗癌基因siCDK7,可通过光热联合效应和抗CDK7的作用诱使肺腺癌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和免疫应答,有望为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尽管免疫治疗在改善肺癌患者预后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仍有许多肿瘤患者对免疫治疗不敏感,疗效欠佳。因此,寻找更敏感的肺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药物的研发有望为提高免疫治疗的有效性提供新的思路。纳米载体是一种纳米级微观范畴的亚微粒药物载体输送系统,通过将药物包封于亚微粒中,具有可增加药物向肿瘤细胞的传递效率、肿瘤靶向性、生物利用度等特性。在我院肿瘤内科郑燕芳教授的带领下,通过与暨南大学郭瑞教授团队合作,研究团队开发了肿瘤靶向肽iRGD偶联的负载siCDK7纳金米粒子(AuNP)体系,并验证了其抗肺癌的作用与机制。
在本研究中,我们证实了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7(CDK7)的高表达促进了肺癌组织中免疫抑制性巨噬细胞表型和巨噬细胞浸润。纳米金粒子(AuNP)作为一种重要的光热剂,可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具有低毒、可修饰性强、稳定,合成简单等优势,并可负载siRNA将其递送至肿瘤区域。内化性RGD(internalizingRGD,iRGD)为可特异性识别癌细胞并具有血管穿透性的肿瘤靶向短肽,使用iRGD修饰后,AuNP可被靶向性递送至肿瘤区域。由此,我们研发了一种iRGD修饰的AuNP负载siCDK7体系,该体系具有肿瘤靶向性,诱使肿瘤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以及增加巨噬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另外AuNP/siCDK7体系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为抗癌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抗癌策略。
该研究结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国际合作项目和广州市科技国际合作项目等多个项目的支持。
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者”特聘教授(第三层次)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PI从事肿瘤内科临床与科研工作多年,主要致力于肿瘤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化疗,尤其擅长肺癌等肿瘤的治疗。曾留学美国8年,通过美国执业医师考试并获得美国行医执照。兼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生物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等多项学术任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的影响因子总和超过130分。
第一作者:蔡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五区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导师为郑燕芳教授,研究方向为新型纳米药物与肿瘤免疫治疗的机制。
共同第一作者:王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在读硕士,导师为郑燕芳教授,研究方向为新型纳米药物与肿瘤免疫治疗的机制。
共同第一作者:刘美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三区,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抵抗机制。
供稿:内科五区蔡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