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致敬用心守护的白衣天使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直接与病毒抗争,但从寒冬到盛夏,他们一直守在抗疫一线上;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他们随时准备着去帮助因为病毒而恐慌的人们;他们用“心”的力量,构建起了一道心灵的防线。他们是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医生。第三个中国医师节,让我们一起聚焦“医心人”的战“疫”。
——心灵的防线,战“疫”的保障——
大连“7.22”疫情期间,市委市政府在全面组织开展防疫抗疫工作的同时,部署了关于做好抗疫防疫心理保障工作的紧急任务。在市卫健委的领导下,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启动了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投入到这场心灵战“疫”中。
在定点救治医院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5名心理专家组成了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心理专业组成员,每天轮流到六院参与确诊患者的查房会诊救治,拉起了一道心灵防线,为战疫提供保障。
除了查房会诊、评估确诊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他们把专业优势聚焦在平复患者的情绪上,帮助患者走出紧张、焦虑和恐惧,理性地配合治疗。专家组成员黄劲松对大家说:“这个特殊时期,患者的情绪本就敏感易波动,我们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想办法帮他解决个人面临的实际问题。越是琐碎细致的事情,越能安抚他的情绪。”在他的带领下,一部全天候待命的手机,成为了沟通的桥梁,短则十几分钟,多则一两个小时,反复的沟通、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患者从沮丧抗拒变得充满信心。
在六院的另一个“战场”上,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黄美蕊和汤英捷两位检验人员,参与到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工作中,他们是患者看不见的医生,也是直面病毒的“战士”,他们用专业和敬业,默默守在最危险的地方。
——有爱的专业,汇集出力量——
隔离观察,是一场疫情防控战,也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进驻隔离点后,援助人员迅速进行了科学的心理评估,临时聚集进行医学隔离观察的普通市民中,有过度担忧的,有不屑一顾的,有安心配合的,有挑剔发难的,而为隔离人员服务的防控工作人员,也有人因为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连续奋战数月而心力几近交瘁的。
面对这种情况,他们立即从专业的角度制定了工作方案,首先坚固防控工作人员的心理防线,通过推送一些科普文章、举办小型科普讲座、进行团体干预督导和每天的身心防护操和放松训练等,支持和陪伴防控工作人员,引导他们稳定自己的情绪,缓解身心压力。其次他们针对工作人员开始有针对性的培训,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知识、日常沟通技巧及简单心理问题的识别技巧和干预技巧。
针对隔离人员,他们通过微信咨询、电话连线、个人访谈和团体治疗等方式进行心理评估和疏导,开展干预工作。结合多数被隔离人员的情绪问题,刘宏、董晔、单春杰、王香玉等特别量身录制了隔离人员心理防护系列视频、撰写了健康科普文章,让大家真正的接受隔离现实、合理安排隔离期间的生活,平稳度过隔离期。工作之余,他们还抓紧一切时间自学研读各种书籍文献,参加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心理干预工作线上督导,彼此分享干预心得、互相督导,提升干预水平。他们还将工作感悟写成了心灵日志、心灵鸡汤,制作成一段段暖心的视频,相互陪伴、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用心的守护,隔离未隔心——
“所有这些都印在我的记忆和身体里,今后将与我同行。”这是梁衍在群里的留言。这段日子里,他们用24小时的守护、用细致入微的呵护、用始终如一的相伴,让隔离的日子充满温暖的记忆。
8月4日,刘蕊所在隔离点被告知因疫情防控原因,所有人员暂停解除隔离,解除时间又变成了未知,回家的心被迫按捺下来,原本的喜悦被焦躁和恐慌替代,凌晨时分刘蕊的手机铃声划破了静寂的夜,电话那端急促沉重的喘息声,让她感觉到了来电者的惶恐不安,于是她通过电话把最温暖柔软的声音送到了对方的心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刘蕊带着她一起做放松训练、调整呼吸,并通过心理暗示等技巧,引导她逐渐平复了情绪。
杨学彬在视频里看着还没有满月的儿子,一遍遍抚摸手机,姚烨看着在医院工作的妻子一边上班一边独自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心里说不出的疼惜。刘宏先后负责的隔离点横跨大半个城市,他不辞辛苦,连夜开车往返几十公里为隔离人员做心理疏导;范悦斌一天数次穿脱防护服进入房间为隔离人员做治疗和指导用药,等他解除隔离亲自送他去医院;王晓明负责确诊患者出院隔离期间的心理疏导,将是坚守这场心理战“疫”最后的人员;在登记隔离人员身份证信息时,武月霞看到了叶叔叔的身份证,8月8日是他60岁生日。她立即找到隔离点负责人,询问能不能为在隔离期间过生日的人员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务,得到了隔离点负责人和酒店的支持,为每个过生日的人送上生日的祝福和生日面等小礼物……医者仁心,没有华丽的言语,他们用最真挚的陪伴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充满支持、陪伴、耐心、共情“心灵疗愈”中,恐慌焦虑的情绪逐渐平复,病房内外的人们内心都充满力量,相信不久,我们会看到抗疫胜利的曙光。
上一篇:小科普传播大健康
下一篇:同心齐抗疫,一面锦旗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