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又添国家级优秀品牌
近日,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获评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塞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防治中心优秀单位(血栓防治中心),这是全国中医医疗机构中获评的第二家优秀单位,是国家级医疗管理优秀品牌,标志着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标志着患者看病安全又加了一道护身符。
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它倾注了无数人的艰苦努力和学识智慧。本文以一个理念,一个人才,一个中心,四个转变为脉络,纪实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栓防治中心诞生记。
一个理念:
“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科技兴院、文化塑院”是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办院宗旨。近年来,医院秉承“德为上、技为重,能为本”的人才理念,在全军部队医院或省级以上三甲医院引进一大批各方面优秀人才和技术骨干加盟。
这些人才大多是高学历、有经验、敢创新,他们技术精湛,管理有方,勇攀高峰,把原单位的好传统、好做法带到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无论是专业技术还是管理水平都开创了历史新局面,为提升综合救治能力做出里程碑式贡献。血栓防治中心项目的创建人赵家宁副处长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一个人才:
赵家宁副处长在血栓防治方面小有名气。2018年9月调入医院,2019年3月担任医务处副处长,2019年5月起负责院内血栓防治中心项目,他的到来为这个项目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他具备组织调动能力和创新执行能力。赵家宁牵头组建了项目实施团队和技术拓展团队,统称为“血栓防治特战队”;带领大家到全国多地医院学习请教,并制定了“管理规定”和“工作手册”;创新提出了“10+4”运行模式;组织培训56场,他走遍了所有科室,其中80%以上培训由他主讲。
二是他具备能干事能干成事的拼命精神。当克服困难争取到国家专家组来医院评审的机会后,赵家宁和同志们倒排工期,废寝忘食,连续奋战三周,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终于在2019年12月16日专家评审时,以精彩的汇报和完备的现场准备,得到专家组高度认可。2020年5月,评审结果公布,项目建设大获全胜,全院上下为之振奋,医院历史上又多了一个国家级医疗管理优秀品牌。
一个中心: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于2019年5月正式启动,在医院总体战略布局和孙士江书记亲自指挥调度下,多部门、多科室联动,密切配合、群策群力,于2020年5月通过验收,并获得“血栓防治中心优秀单位”殊荣。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医院成立了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医务、护理、科研、医保、设备、药学、信息、临床等多部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明确部门主要职责,全面推进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与管理工作。
二是引入风险评估机制。正确评估住院患者发生血栓风险,落实预防护理措施,全力减少血栓发生,对已经发生的血栓并发症有预案有组织的及时处理,提供个体化的药物预防与机械预防措施,改善患者预后,保障住院患者医疗安全。
三是提高技术处理能力。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推行“10+4”试运行模式,即以血管外科、呼吸内科为主导,多个高危科室参与的体系,要求开展多种检查与诊断技术,设立24小时绿色通道,对确诊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四是各科室建立防控流程和管理员。明确高危科室,开设血栓专病门诊;成立血栓防治管理小组,制定科室专科预防方案,科室内设有血栓防治管理员,完成风险评估、预防、监督、反馈、培训等工作任务。
四个转变:
一是医院管理再次提档升级。因为搭建了预防教育、疾病筛查、诊断治疗“三位一体”新平台,发挥了团队协作的优势,让因血栓塞造成的疾病有了更专业的管理和处置组织,对及时调整检查及检验方法,不断提高检查手段的科学化专业化,确保临床需要,降低因栓塞的发生率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二是患者安全又加一道护身符。自血栓中心建立以来,未发生一例院内肺栓塞致死事件,“零感染零误差零事故”医疗安全目标更有保障。全院对血栓防控的重要性显著提升,重在预防、加强评估、及时处理的意识和能力有组织作保障,医疗安全水平大幅提高,明显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不良后果。
三是预防为主意识明显增强。数据显示公众对血栓预防认知程度很低,知道血栓栓塞可以预防的成年人不足50%。血栓中心成立后,制定了有效的预防方法和策略,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推广普及办法,提高了群众、患者以及医护人员预防发生血栓栓塞症的意识,从而降低了病情发生率和发生后处置不当的风险。
四是医院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血栓中心成立以来,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中西医各级医院日益增多,医院的区域引领作用和标杆示范作用更加突出。先后向全省开展了“院内血栓管理体系建立”的线上授课,并参与京津冀管理论坛;邀请赵家宁等专家外出介绍经验的单位邀约不断;前来就医的患者及家属亲朋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和造福患者的举措更加信任赞赏,医院由此带来的美好影响不断扩大,加大了向国内知名的现代化研究型中医院迈进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