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死神赛跑,生死时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一名多发性损伤患者
1月6日下午,一位年轻男性在120急救医师陪护下被送入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抢救室,急诊外科余夙慧医师立即对患者进行了检查。入院时,该患者呈昏迷状态,气管插管,面色苍白,四肢冰凉,颈胸腹部多处创口敷料包扎,打开敷料见腹部13处创口渗血明显,腹腔内容物外露。左前胸壁8处创口活动性出血,一柄刀具完全垂直插入左前胸壁,只剩刀柄裸露在外,并随着心脏跳动而摇晃,颈部创口渗血。
急诊抢救室医护团队予快速连接心电监护后发现,患者血压低至60/40mmhg,心率快至130次/分,情况十分危急,生命垂危,若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医护人员立即予建立静脉通路、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抗休克等生命支持紧急抢救治疗,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数分钟后,急诊外科程水兵医师闻讯赶到协助现场诊治,在简单快速询问患者家属病史后得知,患者约3小时前被刀具刺中颈部、胸部、腹部多处,曾于当地医院紧急创口包扎,异物刀具固定等处置。当地医院考虑患者病情危重,治疗难度大,为挽救生命进一步治疗转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程水兵结合患者病史及查体和生命体征变化后考虑患者失血量巨大,情况十分复杂危急,初步会诊为“多发性损伤,开放性颈部损伤,开放性胸部损伤,开放性腹部损伤,失血性休克”,向创伤外科(急诊外科)主任陈祥建、朱维星主任医师汇报。
陈祥建团队评估病情后,考虑到患者为严重多发伤复合伤,需多学科协助治疗,立即联系心脏外科孙成超主任医师团队和手术室麻醉团队以及重症监护室医护团队启动多学科协助治疗流程,迅速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同时,争分夺秒完善各项输血、等术前准备,第一时间开启紧急绿色通道。期间,该患者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在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和补液抗休克下仍出现了血压和心率的难以维持稳定,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的情况,抢救迫在眉睫。
不到一小时后,患者被送进了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急诊手术室。陈祥建团队及孙成超团队轮番上台,紧张有序,协同作战。术中,发现患者腹部损伤严重,6处创口与腹腔贯通,腹腔内见胃、结肠、肠系膜、网膜、肝脏大面积多处破损,多处活动性出血,大量粪便样内容物溢出,污染严重,腔内积血多达一千多毫升。胸部损伤可见心脏和肺叶多处破口出血。经过长达8个多小时的学科联合手术,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手术抢救工作。术后,患者病情危重转至ICU病房由卢颖如主任团队做进一步器官功能支持治疗。最终患者转危为安。现病情稳定已转急诊外科普通病房做继续治疗。
多发性损伤因多个重要脏器严重受损及大出血等,短时间内即危及生命,死亡率极高,其抢救就需要争分夺秒。严重创伤复合伤救治,牵涉多专科协作诊疗,最能体现一个医院的综合实力。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在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下,从接诊到多专科会诊,仅用时10分钟,到办理住院进入手术室不足1小时。术中,创伤外科(急诊外科)、心脏外科协同手术,以及麻醉团队手术室护理团队配合完美,术后重症医学科(ICU)医护团队配合密切。正是得益于医院组织指挥高度集中,不断优化多发伤多专科救治流程,各科室勇于担当、高效合作,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创伤外科中心每年接诊大量多发伤和复合伤病人。在新冠疫情防控的新一轮形势下,为危急重症患者开创一套紧急抢救绿色通道,挽救每一条生命是我们作为浙南地区最大的急诊创伤中心不断努力探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