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你 | 总有人为你撑伞
卷首语
我是医生,
我眼中的患者是什么样子?
我是患者,
我与医护之间有怎样的故事发生?
我和你,
因为疾病肩并肩站在一起。
我们之间的故事,
有爱,有泪,有欢喜,有伤悲……
即日起,我们在此长期开设“我眼中的你”专栏,讲述医患之间的小故事。如果您有话说,来稿请发邮箱:zssyxck@mail.sysu.edu.cn。
zssyxck@mail.sysu.edu.cn
。
文|外科ICU张晓玲
我是外科ICU的一名护士,今天分享的是发生在多年前的一个雨夜里的故事。
1
“8床要外出做CT检查,帮忙来一起过下床吧。医生,这边可以调转运呼吸机参数了。”
“好,1、2、3、过。”
。
“呼吸球囊,抢救药盒,镇静药,监护仪都带上了吗?”我们的值班医生嘱托着。
“带上了,转运呼吸机也是好的,血氧暂时显示百分之九十八。”
联系输送中心,联系家属,联系CT室,准备车床,过床,准备氧气筒,仪器和外出急救药品,这所有的转运动作,今天在十几分钟内被迅速完成。这是因为患者在刚刚病情观察时被发现瞳孔突然发生了变化,左侧增大了2mm,对光反射也由灵敏转为迟钝,神志较之前变差了,刺痛反应不明显。
一切都提示患者可能有病情变化,必须立即复查CT颅内积血积液情况。
2
这个阿伯是我今夜管的患者之一,79岁,诊断为脑出血,昨日在全麻下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颅骨整复术,术后转入SICU监护治疗。那时是术后第一天,是随时可能病情变化的阶段,正是需要加强监护和观察的时候。
输送中心的工人来的时候告诉我们外面正下着瓢泼大雨,问能不能等一下。雨真的太大了,虽然有雨布,但是还是可能被雨淋湿。
其实我们都明白,外出检查有风险,下雨天,现在又夜间11点,人力少,必须要转运到离我们比较远的2号楼去做检查,风险无疑更是增加了。
“但不能再等了,必须马上送CT!”我们的二值医生说道,“另外,通知神经外科值班医生和上级,要准备看片子结果,随时可能送手术。”
“好的,都准备好了,那现在就出发。”
3
和医生一边推着车床一边呼叫着李伯的名字,同他说:“伯伯,睁开眼睛,我们现在出去做检查了,等下你家属也会一起,你可以看到你小孩啦。有不舒服就敲床告诉我们,好吗?”
伯伯没什么反应,隐隐就觉得不太好。对比了下瞳孔,左侧较大,迟钝。
监护室门刚开,“8床,李××的家属,是吗?”话音未落,一群家属急急地拥上来,是伯伯的小孩和孙子们,从前总听说潮汕人特别孝顺团结,真的是。
家属们用家乡话叫着伯伯,想做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能不能做。那种局促,担心,牵挂不用说都已写在脸上。
“你可以在伯伯耳边大声喊他名字,看下他的回应,也可以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脸都是可以的。”我轻轻地说。
因为时间紧急,我们的医生来不及过多进行病情解释,迅速安排家属准备送检查的分工合作。夏天的雨,下得仓促,从早晨就在这里等候的患者家属们,也没有带伞。
我们的医生拿出自己的伞给其中站在患者头位的家属,说:“用我的伞,遮住阿伯头位上的雨,身体的位置有雨布遮挡,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那,医生,你们,你们怎么办?”
“不用管我们,我们没事,患者头部手术,不能淋雨。速去速回。”
那一刻,我对这位值班医生都肃然起敬。要知道他只是一位在读研二的学生。
4
出了一楼电梯口,只见那雨转瞬之间倾泻下来,我又掩了掩患者身上的雨布,确认了心电监护上数值正常,把心电监护放在离病人头部近一点,尽量不让机器淋雨。
一群人就这样在雨里推着转运车朝着2号楼奔去,一路上难免遇到不平整的地方,四个男家属就合力把整个车抬起来走,担心路途颠簸影响头部伤口。
“哎呀,医生,你们和他们都湿透了。”有迎面走来的路人高高地举着伞跑过来在我们身边,随我们快步小跑起来,并护送我们一路到CT室。
“没事,没事,湿了一点点,谢谢你们了。”因为时间紧迫,我并未看清那位为我们撑伞的陌生人,但在他转身离开的时候,那湿了大半的肩膀,我看得真真切切。
平日六号楼到二号楼十分钟的路途,今天不知是不是一群人的齐心,三五分钟就到了。CT检查室这边已经做好准备,只等患者到达。检查很快就做完了,安顿好患者、整理好物品,原路返回监护室,等待CT结果再做下一步打算。回程的路上,家属们依然是小心翼翼的合力抬着转运车,患者生命体也基本平稳。
再后来这位患者当夜送了急诊手术,家属们也都十分配合和理解。
5
关于这位伯伯夜间送检查,已是多年前的事情。让我感动的是,家属们都深深地爱着阿伯,坚定不移地为他撑着这片天,而陌生人也在背后默默为我们打着伞,所以我们的幸福,往往很近,就在转身之后。
值得高兴的是现在六号楼一楼也建成了CT室,医院在各个大楼外面连接起的长廊也在几年前完成,这样患者下雨天检查也不用淋雨了,这真是我们神经外科和脑血管外科患者的福音。医院也在为我们的患者撑起这一片片伞。
撰稿:
张晓玲(外科ICU)
甄晓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