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长达12小时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超时间窗取栓挽救危重患者
近日,家住烟台桃村的患者于女士凌晨醒来突发脑梗死,9小时后被送达烟台山医院北院急诊科。经院内卒中急救团队超时间窗取栓,紧急救治,于女士已经闭塞的左侧颈内动脉被顺利开通,身体逐渐恢复到了此次发病前的状态。
据了解,于女士今年68岁,当天晚上21点,她像往常一样按时上床睡觉,凌晨1点起床上厕所时,发现自己右半身没有力气,不能抬举胳膊,无法站立,坐倒在厕所里,想呼救却不能发出声音,直到凌晨4点,才被家人发现,并紧急送往当地医院。完善头部CT等检查后,医生诊断为脑梗死,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辗转2家三甲医院,接诊医师均考虑其醒后发病,且已经8小时了,已超出传统意义的溶栓及取栓治疗时间窗,仅能保守治疗。而与此同时,于女士病情愈来愈重。多方辗转,家人将于女士送到烟台山医院北院急诊科。此时距患者醒后卒中已接近9个小时,她虽神志尚清,但已无法言语,整个右侧半身完全无法活动。急诊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杜娟接诊后立即评估病情,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及专科查体,考虑患者为脑血管大动脉闭塞,进一步加重有可能危及生命。杜娟当机立断,开通绿色通道,激活院内卒中急救团队,急查颅脑核磁共振,明确于女士左侧大脑半球急性脑梗死,并且血管完全闭塞。北院神经内二科主治医师孙宇当班,立即参与抢救,通过科室微信群通报病情并传输影像图片。北院神经内二科主任医师于天霞组织卒中急救团队专家梁辉主任医师、孙殿敬主任医师、施宏志主任医师进行线上会诊讨论,考虑患者病情重,醒后发现9小时,估计发病时间12小时(按照睡眠中点至入院时间计算),但根据急诊核磁影像评估结果,考虑目前尚有可挽救的脑组织,建议扩大时间窗血管再通治疗,否则一旦进展后果严重。于女士的丈夫和子女经过商讨后一致同意手术。
那天正当休息日,介入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柳海华、主治医师宫玉、介入手术室护师李佳凯、介入技师刘静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北院区介入手术室,立即给于女士进行脑血管造影评估,并进行了急诊血管再通治疗。1小时过后,于女士已经闭塞的左侧颈内动脉被顺利开通。
手术结束后,于女士返回北院神经内二科病房,接受抗血小板聚集、强化降脂稳定斑块、改善侧支循环等一系列药物治疗及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术后第2天清晨,于女士可以开口说话了,瘫痪的右侧肢体也能抬离床面。此后3天里,于女士症状一天比一天好转,逐渐恢复到此次发病前状态。术后第5天,复查MR可见左侧半球梗死区域同手术前对比几乎没有扩大,左颈内动脉再通,经过积极治疗,更多脑细胞得到了保护。
脑梗死是一种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起病急,病情重。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梗死区的血流灌注,包括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取栓、血管成形等。传统观念认为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是发病6小时内,黄金时间窗是3小时;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时间窗是发病6小时内。但一系列大型研究证实,对于部分发病时间在6-24小时的脑梗死患者,虽发病时间较长,但在多模影像充分评估后,也有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时机,并且部分患者可以从超时间窗的抢救中获益,降低了死亡率、致残率,减轻了家庭及社会负担,正所谓“亡羊补牢,犹时未晚”。
烟台山医院是烟台市首家高级卒中中心,也是烟台市卫健委神经内科质控中心主委单位,现任主任由姜俊杰副院长担任。近年来,烟台山医院高度重视卒中中心建设,于远臣书记亲自挂帅担任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医学科、介入手术室、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超声科、血管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共同合作,上下齐心,让急诊脑卒中的诊疗方案及流程日益成熟规范。目前烟台山医院形成三院区卒中中心同质化发展,东、北院区为主的高级卒中中心发展模式。位于芝罘区解放路91号的北院区将于近2年进行升级改造,升级改造期间医疗工作正常运行。
于女士的不幸遭遇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但不是每位患者都能如此幸运。烟台山医院神经内二科负责人于天霞呼吁广大市民重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高危人群要提前做好卒中筛查、卒中预防,熟知卒中急救知识,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卒中,快速识别,立即拨打120,避免任何延误。烟台山医院卒中中心的所有医务人员也将时刻严阵以待,为所有患者提供最快、最精准的诊疗,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