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点亮生命之光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助力精准微创
8月20日,在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刘龙生主任团队共同努力下,全州首例机器人力控机械臂辅助全内镜下深部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康复出院。“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综合诊治平台迈入精准智能的“机器人时代”。
女性,51岁,因“反复头痛、头昏一个月”入院。患者头颅MRI提示左侧大脑镰旁深部脑膜瘤,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及手术方案后,决定实施全内镜下深部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术。
内镜下治疗脑膜瘤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小,全切率高,可有效避免脑膜瘤进一步增大后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是目前国内治疗脑膜瘤比较先进且有效的方法。
手术中机器人定位准确,手术路径优化,脑组织牵拉较轻,术后神志清楚,无神经功能障碍。复查头颅CT提示肿瘤全切,无脑梗及挫伤水肿。
机器人助力微创医疗,科技服务患者获益
传统的开颅显微镜下手术,需要对大脑、神经和血管施加一定程度的牵拉,才能顺利切除肿瘤,此外由于肿瘤位置隐蔽,开颅显微镜下手术视野存在死角,增加了全切的困难,往往难以彻底切除肿瘤,术后肿瘤复发率偏高。
采用内镜下治疗大脑镰旁脑膜瘤在国内外高水平神经外科中心已逐步开展,该入路相比传统的开颅显微手术具有以下优势:
01、神经内镜多角度镜头的切换可以发现既往在显微镜下视觉死角的肿瘤残余,提高切除率;
02、明亮的照明、高清晰的显像可以高效辨别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达到安全切除肿瘤,有效保护神经功能;
03、可第一时间处理肿瘤基底及其血供,将高难度的显微手术转变为常规的大脑半球手术,更符合脑膜瘤手术的普遍规律。
此外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利用手术机器人机械臂定位结合虚拟内镜导航功能,可辅助医生实时对比真实内镜场景,使手术过程不迷失,快速定位到手术区域,提高内镜手术效率。术中结合手术机器人的光学跟踪定位技术,利用探针引导机械臂辅助定位的技术,能够实现手术靶区的快速定位,提高手术效率。
相较传统开颅手术,使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定位导航,手术更精准、微创、安全、高效,愈合周期短,可以显著减小创伤,加快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随着精准和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适应症正在不断拓展。
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刘龙生介绍: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引入,还可运用在脑动脉瘤开颅夹闭和栓塞治疗以及各种颅脑创伤的手术及救治、脑及脊髓肿瘤的显微外科及内镜手术治疗、全脑血管造影、脑血管病开颅及介入栓塞、支架植入,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癫痫手术治疗等,让更多患者享受科技带来的精准医疗服务。
专家简介
刘龙生: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黔西南州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贵州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内镜学组组员、贵州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组员、中国研究型医院神经重症委员。
2017—2018入选黔医人才计划,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访问学习并以优秀成绩结业,同年入选中国研究型医院神经重症委员。返院后逐步将大体神经外科带入显微神经外科,开展了多部位显微镜颅内肿瘤切除,脑血管畸形团块切除,神经内镜下颅底中线区肿瘤切除,脊柱脊髓疾病的手术治疗,以及三叉神经痛的多选择性治疗。
科室介绍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上世纪80年代,全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工作,2018年01月19日成为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第二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外科基地。分为脑血管病、脑外伤、肿瘤、功能神经外科等亚专业组,有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生5名,护理人员30名,科室医护人员分别到北京天坛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上海仁济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和大坪医院、海军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和西京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北京三博脑科医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知名医院进修学习。我科率先在全州开展脑动脉瘤开颅夹闭和栓塞治疗,能完成各种颅脑创伤的手术及救治、脑及脊髓肿瘤的显微外科及内镜手术治疗、全脑血管造影、脑血管病开颅及介入栓塞、支架植入,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癫痫手术治疗等,发表论文百余篇。
作者:神经外科、刘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