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廖天治获选第三届“成都榜样·大美医者”
为隆重庆祝第五个“中国医师节”,表彰我市卫健系统德技双馨典型人物,推进医德医风建设,营造尊医重卫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投身服务人民健康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伟大实践,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开展了第三届“成都榜样·大美医者”评选活动。
经推荐申报、初评审核、网络投票、综合评审,最终产生“成都榜样·大美医者”16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廖天治位列其中。
廖天治
中共党员
护理部副主任
主管护师
硕士研究生
“在ICU的日子,我从来没有放弃信念——一定要成为一道微光照亮生命的路。”身高186CM,体重80KG的廖天治戴着一副眼镜,眼神坚定给人一种安全感。
19年的执着,他从一名普通ICU护士成长为护理部副主任。他的专业从重症护理到静疗再到重症护理超声最后到灾害护理,一步步走来看似没有联系,实则是始终以解决病员问题为导向。廖天治将自己定位在生命的风口浪尖,在病员最需要的地方总是会出现他的身影。
职业生涯期间,廖天治累积到三张没有名字的机票,四次特殊的飞行救援,一段高原精准扶贫的过往……一次又一次地让他领悟到护理的使命,也一次又一次让他坚定了护理道路。
四次抉择
坚定护理道路
攻坚克难守护百姓健康
健康是1,其它都是0,廖天治深深明白健康的重要性,他更明白三分治七分养,护理的重要性。2000年,高考志愿他毅然填报了华西医大的护理专业,准备做一个生命的守护者。从入学报到第一天140名学生,其中35名男生;到第二天领课本时候就仅剩20名不到男生。“男生能学护理吗?一个男生在护理行业能做什么?”男同学们的“实际行动”并没有动摇廖天治,他知道男生在护理领域拥有更好的体能从而更具优势,能更多的帮到患者。
2003年毕业的男护士不能说凤毛麟角也是大熊猫一样的存在。刚参加工作的廖天治被分配ICU。ICU里收治的都是重症病人,上班第一天,一个车祸所致颅脑损伤的病人因抢救无效离去了,这让廖天治有了一种无力感。他觉得生命如此脆弱,自己如果有更精湛的技术会不会就还有希望,因此天治不断学习强化本领,很快成为业务骨干,工作第二年就成为重症医学科护理组长。
ICU里治疗都需要静脉通路,而长期输液的患者,如何输液这成为了一个问题: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了容易感染,使用外周静脉导管又不一定能满足病员治疗用药的需求。廖天治从一次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培训中得知,PICC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可以避免药物与外周静脉的直接接触,从而防止对外周血管的刺激。通过努力学习,天治掌握了这个技术,取得了穿刺资格,2011年就将将它运用到工作中,有效保护了患者外周静脉,打通了生命救治的血管通道,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从2011年3月开始,他完成了重症医学科的第一例超声实时引导下的PICC置管,后来不断挑战技术的极限,终于他可以完成4岁2个月到102岁病员置管,几乎覆盖全年龄段的可靠的血管通路。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廖天治虽然没有机会到汶川参加一线救援,但在长达3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和前后全国各地来支援的11支医疗队日夜守护地震伤员。天治深深感受到灾难的无情和自己能力的有限,他希望能够拓展自己知识面,加强灾害护理的学习,用知识、技能帮助更多的人。也是在那一年他火线入党,完成了身份和思想的转变,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
三张机票
凸显党员本色
千里驰援奋战抗疫救灾一线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四川省立刻启动一级应急程序。4月21日,廖天治乘成都军区陆航团直升机到达孤岛之一的“双石镇”开展现场紧急医疗救援。这是一趟不需要安检,不是标准机票的飞行。到达当地后,由于余震频繁,他们白天一边开展救治工作一边前往属地自然村进行巡诊,并进行指导临时安置点卫生、消杀要作,夜间就席地而睡。经过5天现场救援,廖天治和队友共完成伤员诊治683人次,年龄最大85岁,最小5个月;其中危重伤员8人,救治并转运危重病人8名。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廖天治拿到了一张没有姓名的机票,乘川航包机抵达九黄机场。在乘车前往九寨沟的时候,一路上余震不断,随时可见被山上坠落石块损坏的车辆。按照卫健委要求天治在松潘县进行驻勤、紧急医疗救援。他给受伤患者进行弹力绷带减压,减轻骨折周围皮肤张力;开展PFA(心理急救),疏导缓解心理压力;对救援物资进行管理,顺利完成了医疗救治任务。
2022年4月1日,吉林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廖天治再次拿到一张没有姓名的机票,抵达长春后在长春工体方舱参加抗疫。作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援吉医疗队副队长,廖天治与家人道别后火速赶出发。
“决定去时,我心里挺平静的,就是觉得,也该是我去!”已经有过两次紧急支援经历的廖天治面对这次“灾难”有着专业对口、当仁不让的使命感。担任管理角色的廖天治,此行的压力并不小,队内需要对队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心理疏导,最大程度保障队员安全;队外需要不断沟通协调所负责区域各个医疗队,保证政令畅通,让病员获得最佳的救治。廖天治作为方舱CDE区的总负责人,管理着544张方舱床位,28天的工作,他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严格是他对工作的要求,设立防护穿脱培训小组,要求每位队员必须经过20次穿脱训练;建立定期督导机制,确保队员安全;指导建立台账及库存报警制度,确保防护物资充足……温暖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作为一个大男孩,面对床位数多、病员多、单位多、队员多的情况,尤其队里好多队员都是女生女队员生理期等特殊情况,廖天治都会在第一时间根据队员身体状况、工作需求,及时沟通协调,对排班进行人性化动态调整。天治说:“我是男生,身体好、力气大,能多做就多做一点。”援吉林期间,他粗略地算了一下自己电话通话记录,远远超过两千分钟。
三张没有姓名的机票、四次特殊的抗疫救灾任务,都是对他专业能力的肯定。
365个日夜
坚守雪域高原
真情帮扶打通藏区生命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2020年,作为党员的廖天治成为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援藏医疗队队长,带领队员们赴甘孜炉霍县开展精准扶贫和传帮带工作。
“门巴(医生),是你们救回了我舅舅,太感谢你们了。”多吉是一名老慢支、肺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廖天治作为援甘孜州炉霍县人民医院医疗队队长,带领队员接手抢救。经过充分评估,多吉自主呼吸不能维持、心率不稳定,需要上呼吸机、上心电监测随时监测病情变化,否则随时有心跳再次停跳的风险,到时侯救治就更麻烦了。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拥有十几年重症经验的廖天治就地取材,从库房里翻出了仪器设备,把多吉病房改造成一个重症监护病房。同时运用重症超声进行心肺评估,结合实验室、影像检查,组织医疗队进行MDT会诊,制定了治疗计划。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多吉心跳骤停因素排除,顺利停了呼吸机及镇静镇痛治疗。多吉的快速恢复让县医院对ICU病房建设重视了起来,“在我离开之后,他们也派医生外出学习重症,ICU很快就能更加完善,高原的很多重症病人就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在2020年帮扶的一年里,炉霍县所有的乡和自然村,廖天治和队友们去做过巡诊,他们用脚步丈量炉霍县,传新冠防控知识;针对当地结核高发的特点,与县医院、县疾控对属地中小学1074名师生进行肺结核筛查。针对当地急诊急救、危重症处置能力有待提升的特点,重新编制、梳理急诊工作、出诊、绿色通道、分诊、危重病人抢救等共计27项流程;帮助县医院申报甘孜州继续教育项目两项;师带徒的两名徒弟均通过了职称考试。
党有号召,党员有行动。ICU的创建、重症医学的植入大大提升了高原的救治水平,真正留下一支可持续成长的医疗队伍。
三驾马车
践行医者初心
勇于探索打造仁济护理品牌
技术、科研、服务是三驾马车,只有用好三驾马车才能帮助更多的人。如何让医院在市级医院中护理研究生数量最多的优势,转化为学科发展的优势;如何通过科研归纳总结并分享让更多的病人获益,让更多同行了解仁济护理;如何让科研成果运用于临床,提升护理技术和护理服务水平。
经过反复思考和学习后,他给出了“模仿融合创新”的方案。针对医院优势学科,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医疗查房与科研,促使同一问题从医疗和护理不同的角度进行融合研究,促进护理亚专业发展。2021年获批市科技局重点产业研发支撑计划《压力性损伤超声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在研).他深知科研之路“独行快,众行远”,因此廖天治牵头在院内制定了研究生培训计划,按照研究生专业、科室、兴趣爱好建立科研小组,筹划组织了医院的两次研究生沙龙;并起草研究生目标责任书。
他相信通过这样的一些举措会让二医院的护理科研走出自己的道路。在他的努力下,医院护理管理不断优化,护理服务不断提升,护理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首批“四川省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成都市医学重点学科”、“四川省康复护理专家工作室”,2021年度国家医管平台反馈住院患者满意度位列成都市市级公立医院第一。
廖天治说:“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从事着并不平凡的护理职业,我希望用自己的微光,点亮生命之路,让生命可以远航。”
排版:李劲松
文字来源:宣传部
图片来源:廖天治
预约挂号请长按识别
互联网医院小程序
预约挂号电话
028-67830666(庆云院区)
028-67833913(龙潭院区)
028-67830089(草市分部)
门诊咨询及投诉电话
18908178978(庆云院区)
18908178727(龙潭院区)
医院24小时投诉电话
028-6013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