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薪火传,长春市中医院赵继福教授荣获“全国名中医”称号
2022年7月20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行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长春市中医院赵继福教授荣获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称号。
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赵继福就是这样的大医。他是吉林省名中医、长春中医药大学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专家。1977年毕业于吉林医科大学中医系,是第五、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9年被评为“吉林省劳动模范”;2010年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21年被评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标兵”。
他悬壶济世,是患者心中的“大医生”
赵继福教授深耕基层45载。在基层医院期间,他建立了在西医科室开展中医查房制度,增设中医优势专科,吸引国外患者前来就诊,带动所辖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基层医疗条件有限,但他始终坚持用纯中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让众多急性阑尾炎、自发性气胸、视网膜裂孔疝等需要手术的患者免于手术;让肺心病、心衰、崩漏、结核性腹膜炎等重症患者得以及时救治。赵继福教授致力于人民健康,退休后受聘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长春市中医院,至今仍坚持出诊、查房,坚守在临床一线。每周出诊7天,每周诊治近500人。患者在他心中的地位永远第一。每天提前1小时“到岗”,早晨7点准时开诊,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患者太多,他挪用午休时间看诊,直到最后一位患者满意离开。从医近50年,赵继福教授精深医术,悬壶济世,是患者心中的“大医生”。
他守正创新,梳理出系统的脉诊理论
中医药学是与时俱进的学科,千百年来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断汲取各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从而丰富自身内涵。赵继福教授在潜心临床钻研与经验总结时,博采众长,在守正的基础上推进中医药科研,创新中医脉法,以脉识病,做到早期准确诊断,采用清热通腑法治疗结核性腹膜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脉诊理论和杂病治疗专方。其学术思想、对疾病的独特认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疗技术,都成为中医学的宝贵财富。
他言传身教,为中医培养传承人
在赵继福教授的身上有两个标签,一是良医,二是良师。他特别注重中医传承。他认为,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能延续几千年,就在于一代又一代中医人不间断的薪火相传。师带徒这一传统教育方式是最有效的。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赵继福教授指导学术传承人6人。吉林省创办的“赵继福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培训班”,4期招收学员70人,他将经验倾囊相授。他建立师承门诊,和学生在不同诊室同时出诊,对学生遇到的疑难病例及时帮助会诊。他在基层建立名医工作室,提高基层中医诊疗水平。赵继福教授主张“读经诵典不泥古,守正创新不离宗”。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很多弟子已成长为名医、名师,为中医界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赵继福教授认为,这是一份传承的责任,在奔涌的时代浪潮中,要守住中医药的根脉。
他致力公益,深入边远地区义诊
作为一名老党员,赵继福也始终不忘入党初心、牢记医者使命。那些看病困难的群众,始终牵动着他的心。每逢节假日,赵继福教授都会带领学生到边远地区义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几年奔走,延吉市、珲春市、临江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等地区都留下了老专家看诊的身影。患有脑梗塞和行动不便的患者家中,都闪动过赵继福教授诊脉的画面,细细把脉,分析病情,斟酌开方。这里的百姓至今都记得有一位德医双馨的好医生,名字叫赵继福。
他执剑战疫,花甲之年递交“请战书”
三月春城,疫霾笼罩,战疫渐进关键阶段。长春市中医院职工的“请战书”纷至沓来。“面临吉林省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多年的中医人,在这个关键时刻,我愿意挺身而出、担当医者的使命,把阻遏疫情放在第一位,把病人和社会的安危放在第一位。为此,我申请能够加入到抗击疫情的队伍中,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封决心满满的请战书就来自67岁的赵继福教授。在他眼中,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不论年龄多大,都要尽一份力、发一分光,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的担当与责任,勠力同心,才能战胜疫情。
一朝春回大地,杏林春暖。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带着这份嘱托,赵继福教授以“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己任,依旧忙碌在临床的第一线,守护着人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