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孕妇熬夜的时候胎儿在做什么?越早弄明白,对胎儿和孕妇越好
熬夜,是当代年轻人的都市病。据资料显示,失眠人群中女性的比例占据更大,特别是怀孕以后的准妈妈这种现象尤为严重!
因为失眠,很多准妈妈就开始玩手机,刷视频、打游戏,结果越玩越睡不着,最后失眠直接变成了熬夜!在这种情况下,准妈妈第二天早上就会起不来,浑身难受、头晕脑胀、一整天都没有精神。
在孕期准妈妈可能会觉得自己怎么舒服就该怎么做,而且并不会认为熬夜会对肚子里的宝宝造成伤害。
其实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据德国孕婴学专家指出:长期熬夜的准妈妈生下的宝宝比作息正常的准妈妈生下的宝宝智力发育迟缓两倍之多,他们在学龄阶段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情况。
一般情况下,准妈妈不熬夜的时候,肚子里的宝宝都在做什么呢?下面就让大家了解一下吧!
打嗝:为了将来能在宫外很好地进行肺呼吸,胎儿醒来的时候就会开始吞吐羊水、打嗝,锻炼一下横隔膜。这些技能胎儿在准妈妈怀孕20周左右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
挥拳踢腿:随着胎儿活动量越来越大,肌肉越来越发达,觉醒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这个时候调皮的宝宝就会对准妈妈“挥拳踢腿”
转圈圈儿:如果胎儿经常性的保持一个姿势,呆在一个地方就会感觉很累。所以胎儿会时不时的出来转个圈圈,活动下筋骨。
做鬼脸:胎儿大概26周左右就会“笑”了,到孕30周的时候就会“哭”了。这是由于神经发达、肌肉收缩而引起的,并非是因为快乐而笑,悲伤而哭。胎儿在闲来无事的时候也会调皮地做下鬼脸“逗”下自己。
我们都知道,子宫内部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黑黑的没有一丝光亮。
不过当宝宝发育到六个月的时候就能分辨光线,而且他们的听力、视力也都发育的很快。
这个时候,宝宝就能够听到来自外界的声音以及妈妈的心跳声。也就是说如果准妈妈熬夜玩手机或者看电视,肚子里的宝宝是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的。
所以,当准妈妈们熬夜的时候宝宝也在陪着你一起熬夜。
建议准妈妈即使睡眠不好也要注意一下肚子里宝宝的胎动情况,因为他在和你一起并肩作战。
熬夜除了影响胎儿睡眠外,还有哪些影响?
01
影响胎儿的发育
如果准妈妈长期熬夜就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这种情况下准妈妈子宫内部的环境也会有所改变。
胎儿没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就会造成发育迟缓等现象的出现。
而且,准妈妈黑白颠倒的生活方式也会让肚子的宝宝出生以后和大人们的作息时间不同,导致宝宝脾气差、爱哭闹等。
02
增加脐带绕颈的几率
准妈妈如果长时间保持兴奋、紧张的状态,那么肚子里的宝宝也会跟着妈妈在子宫里频繁的活动。
这种频繁的活动就增加了胎儿脐带绕颈的几率,是非常危险的。
03
导致准妈妈脾气暴躁
怀孕期间,准妈妈出现脾气暴躁、心情抑郁和熬夜都有一定的关系。母子连心,我们都知道准妈妈的心情时时刻刻都能影响到肚子里胎儿。所以,建议准妈妈在孕期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
准妈妈如何提高睡眠质量,避免熬夜呢?
1、睡前喝杯牛奶
准妈妈可以在睡前喝一小杯温牛奶,这样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牛奶最好在睡前的半个小时喝,不要喝完就躺下睡觉。
2、睡前泡脚
我们都喜欢睡觉之前洗个澡或者泡个脚,这样睡觉的时候就会舒服很多。
泡脚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放松身心,这样准妈妈的睡眠质量自然就会提高了。
3、固定时间睡觉
即使准妈妈睡不着,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
因为人体都是有规律性的,如果我们每天在一个固定的时间休息,那么到了那个时间就会条件反射的想睡觉。
这样就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如果实在睡不着也不要玩手机、看电视等,准妈妈可以闭目养神给自己营造出已经睡觉了的错觉。
为了自己与胎儿的健康,建议准妈妈们调整好作息习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准妈妈们还是不要熬夜了!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助产士门诊简介
助产士门诊是由资深助产士对所有的的准妈妈们提供针对性的和团体性的指导,让孕妈妈们在轻松愉悦的交流环境中了解有关怀孕分娩的知识;从孕期保健、入院须知、分娩物品准备、分娩介绍、临产征兆、纠正胎方位、待产过程、减痛方法、分娩配合技巧、产褥期保健、产房特色服务等等热点问题进行指导,传递孕育知识、减轻心理焦虑,树立分娩信心!
时间:每天上午08:00-12:00
地点:门诊部3楼产科门诊:4号诊室
门诊挂号:挂助产专科护理门诊号即可!
挂号流程
第一步:扫码进入“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公众号。
第二步:进入门诊挂号,选择护理门诊。
第三步:选择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
邝芷茹
主管护师,从事助产事业15年,
广东省助产专科护士,本院教育护士,
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
参加第九届广东省护理创新大赛获三等奖,
荣获2021年三水区优秀护士,
擅长无创接生,侧卧位分娩、自由体位分娩、难产接生、高危孕产妇管理,对产程管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供稿:产科邝芷茹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为您提供预约/当天挂号、诊间支付、查看费用/报告等移动服务
为您推荐适时的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