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王”胰腺癌常与胃病、糖尿病混淆!小心这五大症状
胰腺癌的发病率每年呈上升趋势,具有初诊多为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总体生存期短等特点,且好发年龄越来越年轻化。
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在常见恶性肿瘤中最差,仅为7.2%,大部分患者都会在半年内死亡,因此有“癌中之王”之称。
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在常见恶性肿瘤中最差,仅为7.2%,大部分患者都会在半年内死亡,因此有“癌中之王”之称。
胰腺是人体的“酶工厂”,主管着人体的消化和代谢功能。
它的位置十分隐蔽,胰腺的前面是胃、肠道,后边是脊柱和主要的大血管。
尽管胰腺癌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独立致病因素,但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胰腺癌的发生与以下几个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包括: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诱发胰腺癌的危险因素,特别是
油腻饮食、大鱼大肉、长期酗酒抽烟等。
有以上习惯的人群,需要格外注意你的胰腺健康了。
胰腺、胆道结石等炎症疾病
慢性胰腺炎
是胰腺癌的癌前病变之一。尤其是慢性胰腺钙化患者需要注意。
胆道结石等炎症疾病:
因胰腺受到反复炎症刺激,容易诱发癌变。
腹部不适或腹痛
这是胰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因为胰腺背后有很多腹腔神经,一旦恶性肿瘤侵犯,会有严重的疼痛不适。
通常在
上腹部、脐周出现绞痛
,甚至是阵发性或持续性加重的钝痛,可向背、前胸、右肩胛部放射,
饭后1-2小时比较常见
,所以常被患者误以为胃部疾病。
黄疸
表现为皮肤、眼睛巩膜变黄、小便深黄、大便呈陶土色,伴皮肤瘙痒,并进行性加重。黄疸是胰头癌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胰体尾癌在累及胰头时才会出现黄疸。有些胰腺癌的患者在晚期发生肝转移的时候,由于肝细胞被破坏,同样也可以出现黄疸。
消化道症状
胰腺肿物刺激到胃十二指肠,且当胰腺病变,丧失分泌胰液的功能时,会造成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消化不良或消化道出血,因此容易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
糖尿病相关症状
新发糖尿病是本病的早期表现,50%的病人确诊胰腺癌时伴有糖尿病。
胰腺癌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血糖升高,一些无肥胖、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老年人,突然出现血糖升高或是血糖不稳定。
消瘦和乏力
起步之初即可出现明显的消瘦,体重下降,晚期出现恶病质,患者极度消瘦,呈“皮包骨头,形如骷髅”,贫血、无力,甚至完全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极度痛苦,全身衰竭。
胰腺炎患者
很大一部分的胰腺癌是因为慢性胰腺炎转化而来的,由于胰腺长期被炎症的刺激,胰腺管道出现了损伤,胰液中的消化酶自动溶解和消化胰腺本身,导致病情蔓延,最终诱发癌症。
胆结石患者
胆总管和胰腺管有一个共同的开口,当被大量的胆结石堵住时,胰液不能通过胰管进入肠道,易诱发胰腺炎,增加了患上胰腺癌的几率。
肥胖以及超重的人
大部分超重和肥胖的人群采取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饮食,这种饮食对于胰腺十分不友好。
另外总是暴饮暴食的话会引起急性胰腺炎,轻者出现恶心呕吐以及上腹部疼痛,重者会休克或者昏厥甚至死亡。
大量吸烟喝酒的人
烟草里面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吸入后会跟随着血液、消化道进入到胰腺。
另外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胰液中蛋白含量增加,形成栓子阻塞胰管,导致胰腺炎症,增加了患胰腺癌的风险。
有糖尿病史的人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有糖尿病史,尤其是近1-2年内出现新发的糖尿病病人患胰腺癌的风险更高,因此糖尿病患者更应严格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定期复查。
胰腺癌家族史的人
家族史是不容忽视的致病因素,若是家族中有胰腺癌患者,那么兄弟姐妹或者子女发生胰腺癌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对于已有类似症状及患有胰腺炎、胆石症、糖尿病的患者切莫讳疾忌医,应积极地寻求正规治疗,把癌症扼杀在萌芽之中。
除了均衡营养,减少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有英国研究人员发现,高水平的硒、镍饮食可降低患胰腺癌的风险。
富含镍的食物包括芦笋、蘑菇、梨、豆类和茶;富含硒的食物包括葵花籽、鸡蛋和多脂鱼类(金枪鱼和沙丁鱼)。
平时多吃一些多柑、桔、橙、柚等柑橘类水果,可降低胰腺癌发病风险,从而起到预防作用。
吸烟喝酒不仅仅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大部分的疾病里都有它俩的“贡献”,可谓是医生的“黑名单”,应及早远离这些坏习惯,以清除健康隐患。
上述胰腺癌高发的危险人群务必引起重视,定期去正规机构体检进行早癌筛查。
如果出现本文所述的早期症状,就要第一时间至专科就诊,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完善超声、CT、肿瘤标记物等全面检查。
每一例癌症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正所谓“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家庭”!
科学审核: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李滨主任医师
参考资料:①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②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③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
——
审核:林泓纬
编辑:洪小清
医院地址:厦门市镇海路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