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闽齐聚力,为3kg宝宝赢生机
近日,我院PICU接诊了一位气管狭窄,生命垂危的早产儿。患儿出生时体重仅1.95kg,由于身体素质欠佳,出生后,就没离开过医院,早期还因动脉导管未闭在我院做过手术。后因反复肺部感染,呼吸困难表现严重且无法撤机。细心的PICU主任王世彪通过床边气管镜探查,发现孩子在声门下不远处,存在严重的气道狭窄问题。
气管狭窄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和先天气道发育畸形、气管插管,以及疤痕体质等多因素有关。而“破解”它的支气管镜手术,属于四级手术,手术风险可想而知。且患儿为早产儿,营养状态差,体重仅有3Kg,在气管插管状态下,尚且不能维持正常氧气的输送,存在严重的二氧化碳潴留,无疑给手术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术前,我院多学科会诊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专家张磊主任远程连线进行沟通,PICU主任王世彪、主治医师翁斌、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唐秋雨、医师张智楠通力协作,共同挑战生命的禁区,为患儿争取活下去的机会。
患儿经诱导麻醉、喉罩插管后,安静地躺在手术台上,随着气管介入手术的开始,因为麻醉后分泌物的增多,且气管镜的介入,更使得血氧饱和度维持的勉强在85%左右徘徊(正常数值在95%以上)。唐秋雨副主任医师沉着持镜,王世彪主任医师娴熟地把球囊通过导丝送到了预定的位置,经过向球囊内缓慢打气,小心翼翼地通过球囊撑开气管狭窄的膜部。在场的所有人,都仔细听着监护仪的报警声,眼睛丝毫不敢放过显示屏上一帧一帧的内镜图画。
“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上去了!”随着球囊放气、退出气道,一个“新生”的气管影像呈现在众人面前。
术中照片如下图
-END-
撰稿:张智楠唐秋雨
校稿:肖华香
编审:毕莹赟张文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