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院史】“老院长”戴秀芳:与同事携手奋斗,获评全国妇女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戴秀芳的家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摞又一摞的荣誉证书。每一本荣誉证书、每一枚奖章,都是她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不断成长的印记。2004年退休前,戴秀芳曾担任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的副主任医师、医院副院长。
“最让我感到荣幸的,是在1996年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妇女卫生先进工作者’。”戴秀芳拿起荣誉证书,想起与同事奋斗的数千个日与夜,“这些荣誉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还是全体妇幼保健工作者的荣誉。”
回顾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38年的工作,戴秀芳最想感谢的,就是医院和同事。“我们只有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与支持,才能将妇幼保健工作做好,才能为江门妇儿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贴心的医疗保健服务。”戴秀芳说。
妇女保健“带头人”戴秀芳
由医士晋升到副主任医师
在戴秀芳38年的工作经历中,她兢兢业业,从妇幼保健医士逐步成长为副主任医师。1984年,她被聘为副院长,分管医院妇女保健工作直至退休。
“有这样的成绩,我十分感谢医院对我的栽培。”戴秀芳说起自己的故事,“刚参加工作,我只是个中专毕业的医士。1976年医院送我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一年,让我在业务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棒接着一棒干。在妇女保健领域的工作中,戴秀芳经常深入基层一线,调查分析妇女健康存在问题,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妇女保健的工作,不仅增强了戴秀芳的责任感,还提升了她学术研究的水平。
1994年,戴秀芳作为“江门市0—6岁儿童佝偻病调查”主要完成人之一获评1994年度江门市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1996年,戴秀芳被全国妇联、卫生部评为“全国妇幼卫生先进个人”;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妇幼卫生先进工作者”;被江门市科教兴医工程评为学科与技术带头人。
这也从侧面印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在人才培育、专科建设、科研项目上持续发力。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专业技术人员从25人发展到48人。1999年,江门妇幼2个科研项目分别获江门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4个科研项目获江门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
用“一张嘴两条腿”下乡宣教
1976年,刚来到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的戴秀芳被安排到保健科工作,映入她眼帘的是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以及不足10人的妇幼保健人员。
“就是这么少人,这么简陋的房子,撑起了江门全市妇女儿童保健的‘一片天’。”年轻的戴秀芳马上投入忙碌的工作,“以前的通信和科技没有这么发达,可以说我们每一天靠着‘一张嘴两条腿’,不停在‘外面跑’,开展宣传教育。”
当时,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保健科承担起全市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的工作。具体而言,需要指导全市工厂、郊区农村医生开展妇女保健工作,每年开展一次妇科普查普治,还需要指导全市工厂托儿所、市区和郊区幼儿园的保健医生工作,完成每学期幼儿的健康检查和防治工作。此外,保健科每年还需要深入新会、开平、台山、恩平、鹤山的妇幼保健院指导工作。
“我们每一天都走街串巷,代步的只有两轮单车。”戴秀芳回忆起当时工作的情景,笑了起来,“单车后面架着一个竹箩,里面装了妇科窥器、不锈钢煲、手套、草纸等妇检必需品,往往重达几十斤。在预约好的时间我们就要到达工厂,无论酷热或严寒,风吹雨打都不能改变。”
几十年过去了,曾经的妇女保健科的小科室变成了如今的保健部。保健部下设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健康教育科等大科室,每个科室又有多个分科。以妇女保健科为例,下设婚前孕前检查和保健专科、婚前孕前检查、孕前准备等分科。
“现在医院的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外出妇科普查都有专车接送,条件比我们当时好太多。”戴秀芳说,“医院更是人才济济,很多医护都是学历高、技术好的优秀人才。我衷心希望医院的发展越来越好。”
来源:南方日报
责审:党委办公室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