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征文作品选登 | 百年奋斗 初心弥坚
海南省人民医院“追忆党史、争做表率”
征文活动一等奖
百年奋斗初心弥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我成为一名党员的第十一个年头。回想起在党旗面前庄严宣誓的场面,仍令我感到激动和自豪。
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起源于我的外公,我的外公是一名普通的工人,退休前在单位主要负责橡胶的采割和运输,是一名拥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
小时候,外公家里摆满了刻着“优秀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口杯、水壶和白汗衫。我常常问外公:“什么是党员?”外公总是回答:“党员就是不怕困难,永远冲在前面的人;党员就是守护国家安稳,社会安宁和百姓安康的人;党员就是艰苦奋斗,矢志拼搏的人!”那时候,中国共产党在我心中是神圣的,伟岸的,却又特别遥远。
十三年前,作为当时大学班级里的班干部,我开始在思想和行动上谋求进步,早早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接收党组织对我的考察。通过不断学习,我开始逐渐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先进性。除了学习党史,我也不忘加强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和磨练,坚守初心,积极投入到班级和社团的工作中。
最终在同学和老师的鼓舞和帮助下,在大三时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记得当时导员找我谈话时说,“无论今后你在哪个工作岗位上,只要肯坚守,肯用心,靠自己的双手去奉献,就是一名好党员!”当时看来,党员的身份给我的人生带来了什么?是求职履历上的光鲜一笔?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形标签?还是区分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的有效标尺?在我没有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对它的认识是不透彻的。
2012年10月,我来到省医院药学部,踏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在许多人看来,药师就是药品的搬运工,没什么技术含量。在工作初期,我也时常感到迷茫和困惑。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外公的话,“年纪轻轻不要怕吃苦,要少说,多做,善思,再平凡的岗位,只要做好每一件小事,总是能够发光发热。”
我们虽然没有奋战在一线,但却和患者的用药安全息息相关。我们不仅要服务好临床医护,更要服务好患者,成为患者用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疫情像猛兽一样迅速席卷了中华大地。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我院许多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挺身而出,展现了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呼吸内科谢甜医生的一句“我是党员,也是一名湖北人,支援家乡义不容辞!”让多少人热泪盈眶。
1月27日下午,我院10名有着临床丰富经验的医护人员加入了海南首批医疗支援队伍,驰援湖北。2月3日晚,我院两位院感专家随国家紧急医疗救援(海南)队连夜奔赴湖北。2月14日下午,我院时任党委书记赵建农带领第四批海南援鄂医疗队再次奔向抗疫前线。
除了驰援武汉,我院134名党员医生和护士也积极奋战在院内隔离病房、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和患者转运的救治一线;57个党支部积极承担全院19个监控点体温检测、通道管控和物资搬运等工作。
在疫情防控一线,我院22位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火线入党”,包括5名援鄂队员以及17名本院抗疫人员。
很多医护人员在接受采访时都说:“作为一名医生或护士,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出现在任何一场突发事件的第一线。作为一名党员,更是使命和职责所在,必须出现在祖国最需要你的地方!”他们克服一切可以克服的困难,经受住生理和心理的重重挑战,所经历的每时每刻都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于我而言,他们,是榜样的力量!
疫情爆发时,我正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进修心内科临床药师。疫情来势汹汹,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进修的医院暂停了我们的每日教学查房。看到带教的临床老师每天奔赴在抗疫一线,忙得焦头烂额,除了每日的全院大会诊,还要查询各种各样的文献和资料,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办法。
我想,虽然我们不能跟临床医生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但也能贡献自己的小小力量,为他们排忧解难。
于是我跟带教老师商量,成立一个5人的文献查询小组,老师们在工作中发现问题需要查询资料时,只需要语音通知,我们就马上投入工作。
微信群里经常会出现下面的对话——
“小伙伴们,有没有氨溴索超大剂量应用的文献啊?”
“老师,胸外科围手术期专家共识提出,氨溴索大剂量应用可产生抗炎、抗氧化和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对肺损伤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推荐的剂量是1g/天。”
“药师朋友们,COVID-19药物治疗循证评价有没有?”
“老师,目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为基础联合治疗显示更优的病毒清除和影像学改善,并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
截止6月20日,我们已经为临床查询文献200多篇,回复138条,得到临床医生的大力赞扬。
而我,作为查询小组的发起者,还获得了老师颁发的特别纪念奖章。进修医院设有抗凝专科门诊,由心内科临床药师出诊,为患者提供抗凝药物的用药咨询和剂量调整。由于疫情严峻,医院建议停诊。
洪绵慧进入病房,对老年患者进行抗凝药或者抗血小板药物的用药指导
考虑到就诊的患者多为老年人,代谢功能差,对药物剂量的要求更加严格,我向带教老师提出,可以每周四固定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的监测结果和身体状况,为患者提供指导。这个建议得到了带教老师的认同,于是,我们成为了患者口中的“放心电话”。这两次特殊的经历不仅提高了我的学习能力,也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外公的话——再平凡的岗位,只要做好每一件小事,就能够发光发热!
回到省医院后,我把党徽别在胸卡上,告诉自己,这不是炫耀,而是一种责任。即使面对再多的负面情绪,作为党员,依旧有责任让自己沉下心来,设身处地为患者排忧解难。胸前的党徽犹如一面镜子,时刻告诉自己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价。
洪绵慧在医院门诊向患者宣传抗生素合理使用知识,以及日常用药发生不良反应时的甄别和处理措施
回望党的奋斗史,拼搏和创新共存,欢乐和泪水齐飞。红军长征胜利,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一个个辉煌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成果。而省医院百多年来一直秉承造福人类的“福”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术业专攻、尚德笃行”的院训,代代相传救死扶伤精神。
通过不断地美化环境、改善设施、引进设备、改进技术,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除了开设专病门诊、预约诊疗、先诊疗后结算等便民惠民措施,还积极引进新技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亮相肝胆胰外科;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帕金森患者的颅内植入电极;首例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等等。除了医疗技术上的改革,一年多来,医院的班子成员还积极下乡调研,慰问低保户及贫困户,指导农户开展养殖项目的建设,开展多次消费扶贫“春风大行动”,助力农产品的销售,为农户解决后顾之忧。
最近,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亮相海口,医院又积极参与,组成了医疗保障小组,穿梭于世博会场馆的各个角落,为各位来宾提供医疗紧急服务。
今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作为一名党员,我庆幸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外公作为领路人,用实际行动让我切身感受到一名老党员在普通岗位上的坚守和奉献;我庆幸一直沐浴着党的光辉,一路接受党的指引,逐步成长和提升。
我无时不刻在提醒自己牢记初心和使命,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尽其所能,为他人带去帮助和温暖,留下自己无悔的青春。
★
撰文:药学部党支部洪绵慧
责编:吴斌